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观察」中国纪录片大会的融合创新与国际影响力探索

2023-09-15 10:00

分享到

导读


日前,以“文化传承 光影见证”为主题的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成功举办。据不完全统计,纪录片大会全网信息发布30855条,1235家国内外媒体报道6620条新闻,350余个平台传播,全网阅读量达5.16亿次,为中国纪录片开辟了新的多维制作、交流与传播空间,奠定了更坚实的发展基础。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纪录片国际节展经验,探索大会创新升级之道,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平台,可以从三方面努力。


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以“纪实”为核心话题,把镜头对准人民,用视像反映时代,谱写纪录片繁荣发展新篇章。多位学者和纪录片导演在主旨演讲、圆桌讨论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宗旨,真实记录与客观呈现是新时代纪录片人创作的思想根基。大会还深入讨论了中国纪录片的价值定位、内容制作、国际传播及科技应用。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纪录片节展相比,中国的纪录片大会在国际交流、产业进展和文化传播上仍有差距,讲好中国故事、拓展传播平台、扩大中国故事的国际影响力,需要中国纪录片人更加踔历奋发,笃行不怠。


图片



一、内外碰撞:纪录片的创新发展与国际机遇


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的“纪录片高质量发展峰会”“价值引领交流活动”“探索多元化和国际共鸣”等学术交流活动、提案大会等项目孵化活动、国内国际纪录片展示大会活动、“中国纪录片学派”等人才培养活动,让纪录片从业者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经验并寻找合作伙伴,电视台、制作公司以及其他机构的代表们在大会中都有斩获,不仅建立了相互之间新的合作关系,也为今后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片

价值引领学术交流活动圆桌对话


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IDFA)、英国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SheffieldDocFest)、法国真实电影大会(CinemaduReel)、美国AFIDOCS等发达国家纪录片节展所构建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环境丰富了纪录片从业者的文化视角,也为他们提供了市场接触、融资机会、品牌建设和国际认可的机会。例如,今年6月举办的第30届英国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展出了来自52个国家,涉及43种语言的122部影片,准备了一系列与制片人、发行商和电影节策划人的社交活动。


为了进一步办好中国纪录片大会,让大会成为外国纪录片从业者和爱好者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除了吸引更多国际知名的纪录片制作人、投资人和发行商参加外,既要学习和对标全球行业标准,通过学习和借鉴相关国际会议的成功经验来提升办会质量,确保与国际接轨。还要增强包容性和多元化,倡导讲述中国以及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纪实故事,特别是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和底蕴,促进与世界各国纪录片从业者的跨文化交流,激励更多的融合全球和本地视角的跨国联合制作项目,引领中国纪录片大会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高质量、包容性和市场合作可行性。


图片




二、产业蜕变:纪录片的本土创新与跨界合作


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推出了多个创新活动,着力构建中国纪录片的独特学术和话语体系,致力于为中国纪录片产业培养优秀人才和团队。例如提案大会从20个进入路演环节的优质项目中评选出“十佳提案”,促进了创意与资本的有效对接,为入选纪录片的孵化和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纪录片与报告文学“双向奔赴”学术研讨会展示了报告文学与纪录片之间转化和互动的潜力,对于提升纪录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促进纪录片与报告文学的跨界合作和创新有重要意义。大会发布的首批协同创新专家共同体、协同创新创投共同体、协同创新播出共同体,首都纪录片行业协会协作体,丰富了纪录片的内容范畴和产业生态。组织“中国纪录片学派”体系构建暨纪录片人才培养主题沙龙,探讨中国纪录片的学术和话语体系,加强了对纪录片领域人才的培养。


图片

“十佳提案”表彰会


图片

首都纪录片行业(学会)协会协作体成立仪式


发达国家的纪录片节展注重探讨展示前沿技术,强调对新兴趋势、平台和观众兴趣的讨论,以引领未来的纪录片制作,并通过提案推介会,研讨会、大师班和导师计划,为纪录片制作人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培训和资金支持,这些展会经验值得借鉴。例如英国谢菲尔德纪录片节的提案推介会为全球优秀纪录片制作人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和资金支持,多部入选纪录片获得多项国际奖项。


中国纪录片大会需要在产业创新方面与国际标准接轨。首先,要大力提升大会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与全球知名的纪录片节展和相关组织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本届大会期间,法国国际阳光纪录片节与北京广电局探讨推进国际纪录片节与中国纪录片界的深度合作,积极开启合作共赢之路。其次,注重纪录片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在纪录片会议期间举办节展活动,积极与国际纪录片产业相关机构建立分销和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国和国际纪录片制片人深化合作提供便利。再次,与国际专家合作发起导师计划,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机制。如参与国际认可的大师班和研讨会,设置系统化的人才孵化计划和人才交流项目,更好地将中国纪录片大会融入全球纪录片产业。


图片



三、文化桥梁:纪录片的国际传播与文化交融


2023中国纪录片大会利用了电视、网络、融媒体中心和文化空间等多种媒介和渠道,展示了100部涵盖历史、人文、自然、科技等多维题材的中外纪录片及纪录短片,提升了纪录片在国内外观众中的认知度和社会影响,纪录片作为融合艺术与文化的重要视听表达形式再次得到强化。大会探讨了纪录片的新理念和新技术,进一步促进了中外纪录片的普及、交流和融合。例如,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等多位嘉宾就纪录片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进行了交流,探讨了中国纪录片在全球传播的现状,提出了跨国合拍、跨界融合等建议。大会展播环节推出了法国导演尼古拉•菲利伯特的《坚毅之旅》、澳大利亚导演雅妮娜•霍斯金的《会心一曲》、英国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的《奶牛》等10部优秀国际纪录片作品,充分展示了纪录片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文化表达。


图片

2023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展映展播活动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国际纪录片节展有几个特点。一是策划展示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多样化纪录片,让不同地区的纪录片制作人有机会在国际平台上展示作品,成为跨文化讲述故事的平台;二是举办研讨会,与大学或教育机构合作发布行业研究报告,开展面向公众的放映和问答交流等活动;三是通过讨论会及舆论影响,辅助制定全球纪录片的价值观和道德社会标准。


中国纪录片大会在文化传播的国际性、教育推广和价值观话语权方面,首先要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纳入更多来自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纪录片,以求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取长补短。其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弥合学术界和行业之间的差距,邀请国际专家参与研讨会,了解全球行业发展新趋势,设置青年纪录片创作竞赛或辅导计划,培养未来的纪录片制作人。最后,还需创建线上线下平台向公众开放,吸引更多公众喜欢纪录片,鼓励反馈和讨论,不断提升参与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中华民族是一个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要善于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择善而从,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图片



(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