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广播电视台
2022年8月13日,一部以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分支——中医药为核心的6集国潮中医文化系列纪录片《杏林医者》即将登陆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中心晚黄金档,沉浸式带领观者体悟中医之美。
作为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医者》栏目的原班人马,主创团队全新起航,聚焦国宝级大家并置身于中医药的奥妙精髓和悠远历史中,以纪录片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引入叙事,生动揭示祖国医学发展内部规律和文明走向,并首度尝试以医述史、以人入史,将拍摄人物、中医流派、知识考古、创新发展交织融合,完成了对传统医学文化的一次探寻。
在新时代语境下,中医题材纪录片渴望赢得受众、跨圈传播,就必须告别曲高和寡、自说自话、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主创团队在策划拍摄过程中,始终延续《医者》一贯特色,聚焦人、记录人、展现人,在宏大叙事中不忘烟火呈现、故事架构,并融入青春视角,解读不一样的“硬核中医”群像,以带动青年群体观看,激发大众对祖国医学的浓厚兴趣。
一、硬核中医 以医述史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最硬核的故事,莫过于创立了中医体质学说。40年前,他翻山越岭,走遍全国各地,以2万多例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依据,首次把人的体质分为9种类型。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起点。
年少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名中医田金洲的母亲因中风记忆力受损,忘记了回家的路。自此,他白衣执甲一跃步入“脑海深处”,40年如一日开始游走于“致广大”和“尺精微”两种医学之间,最终找到了最独特的治则治法,用东方智慧攻坚解决世界难题。
国医大师王庆国,人生、事业、思绪都与诞生于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伤寒论》紧密相连。走过半生,王庆国翻阅了1040本与《伤寒论》相关的中医古籍,在不断研习中,竟挖掘出张仲景的临床范式。
国家级名老中医王素梅的退休生活过得更是“充实”。她寻着古人的足迹前行,借着一方一药,一草一木,一花一茎,过程中竟发现中医提及的——“清狂”“无慧”“视无情”“五迟”“胎弱”,其对应的正是现代儿童孤独症的核心症状——不看、不应、不指、不说、不当。而《黄帝内经》,就是她要寻根的源头。
作为现代中医流派——章朱学派的传承人之一,全国名中医史载祥最硬核的故事,就是将“传承与创新”的精神刻入骨血,用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转化,续写着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强大生命力。而他本人,从立志成为画家到抛开一切潜心研习中医,亦是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
国医大师肖承悰,最硬核的故事莫过于成为爷爷——京城四大名医之首萧龙友最好的支持者。年轻的她弃文从医,闪亮登场,走入了爷爷所熟识的世界。从这一刻起,她人生的钟表有了另一种走法,不孕不育的女性收获了另一份希望。
二、浪漫中医 对话国宝
对于纪录片创作,生动解读必不可少,严肃、虔敬更是重若千钧。《杏林医者》片中所选人物,皆为当今中医药发展重要瞬间的参与者,推动中西结合、理论创新的追梦人,分别承袭伤寒流派、燕京流派、孟河医派、章朱学派等。为做好相关解读、扎实深入进行调研,平均33岁的年轻导演团队走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古籍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故宫博物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善本阅览室等地,挖掘到多件重要文献、史料及馆藏国宝级文物。如存世仅仅5部的宋本《伤寒论》,其背后故事令人感怀。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原名《伤寒杂病论》,分《伤寒篇》与《杂病篇》两个部分,因战乱,这本奇书散落于世间。直到晋朝,太医令王叔和偶然间看到已经只剩下断简残章的《伤寒杂病论》兴奋不已,才开始在世间全力搜集遗失部分。最终,王叔和将毕生所得整理成册,“伤寒”的部分,命名为《伤寒论》计10卷,而“杂病”部分,则命名为《金匮玉函要略方》计3卷(即今日之《金匮要略》)。但遗憾的是,《伤寒论》“命途多舛”,多次遗失,直到明万历二十七年,一个名叫赵开美的人,重新木刻。今称之宋本《伤寒论》的国宝级藏品,即明赵开美的翻刻本。
三、国潮中医 与时偕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中医药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行者”。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中医药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00余年建都史的北京,在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此次《杏林医者》的适时推出,为大力倡树传统文化和时代新风,大力传播中国故事和中国价值,弘扬超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文化精神作出了有益探索。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杏林医者》的传播仍享有优质矩阵资源,除于电视端、北京时间首播外,腾讯、优酷、B站、爱奇艺、搜狐、微博、芒果TV、西瓜视频等八大平台将同步给予闪耀推荐、重磅资源支持。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