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Z世代”眼中的七彩云南》:用外国年轻人的视角讲述中国“非遗”故事

2022-09-06 10:00

分享到

“Z世代”眼中的七彩云南



云南广播电视台澜湄国际卫视近期推出非遗主题系列视频《“Z世代”眼中的七彩云南》,以外国“Z世代”年轻人视角,实践中国故事国际化讲述。该系列共计10期,邀请来自孟加拉、美国、斯洛伐克、阿富汗、德国、泰国、马达加斯加、荷兰、缅甸9个国家的视频博主和留学生深入各地,体验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非遗文化,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向世界讲述一个个美丽的非遗故事。


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之间的“Z世代”是个性鲜明、视野开阔、独立包容的青年群体,也是推动数字化消费和未来世界文化发展交流传递的主力军。向这一群体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至关重要。因此,传统文化“年轻化、国际化”新表达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趋势。在中国多元丰富的文化里,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是一个特殊却又重要的存在,通过“Z世代”的视角分享中国少数民族非遗文化,是促进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1.png

《“Z世代”眼中的七彩云南》海报



一、定制体验,展现不同非遗主题



《“Z世代”眼中的七彩云南》系列节目,参与嘉宾来自全球各大洲,四位亚洲嘉宾分别来自孟加拉、阿富汗、泰国和缅甸;三位欧洲嘉宾分别来自荷兰、德国和斯洛伐克;一位非洲嘉宾来自马达加斯加;一位美洲嘉宾来自美国。这九位嘉宾分别加入到十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非遗文化项目中,内容涉及手工制作、民俗节庆和艺术文化等不同类别。这些年轻人性格迥异,职业多元,有的是具有影响力的网络视频博主,有的是在华留学生,有的是自由职业者。为了增强节目效果,展现非遗魅力,讲好中国故事,栏目组根据每位嘉宾的不同性格、特征、偏好引领他们体验不同的非遗项目。    



2.jpg

左图嘉宾从上到下:孟加拉国阿瑞芬、美国阳离子、斯洛伐克马佳;右图嘉宾从上到下:阿富汗阿里、德国包子、泰国张美孝 


3.jpg

 嘉宾从左到右:德国包子(右)、马达加斯加陈小华(右)、荷兰爱莎、缅甸杨琪冰(右)



留学生张美孝是泰北清迈人,她的家乡在民族风情、地理风物等方面与西双版纳有较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栏目组请她再次走进西双版纳体验傣族的织锦和睡药文化。同样,来自缅甸北部的杨琪冰,家乡与中国一衣带水,栏目组特地为她安排了美丽的德昂族服饰,带她走进这个跨境而居的特有少数民族,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她重新认识和了解神秘而独特的德昂族风情。 



4.jpg

左图:泰国留学生张美孝在澜沧江边直播;右图:缅甸留学生杨琪冰(右)体验德昂族服饰和手工艺



德国的包子和荷兰的爱莎是天生的“好奇宝宝”,他们不仅热衷于探索自然风物,对神秘古老的民族文化充满向往。栏目组特意安排他们分别前往大理、怒江和西盟,寻访白族、独龙族和佤族,探索体验这三个民族的非遗文化魅力,见证不同民族区域的发展和变迁,展现乡村美丽、文化多元的中国。 



5.jpg

左图:包子的扎染作品;右图:爱莎(左一)学艺佤族甩发舞



来自阿富汗的留学生阿里是模特和演员出身,栏目组根据他的特质进行了反差式设计,邀请他走进元阳哈尼梯田,和哈尼族老乡一起深入田间地头犁田、插秧,看“四素同构”和农耕文化在哈尼族生息繁衍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哈尼族人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6.png

阿富汗留学生(左)阿里体验哈尼族梯田农耕习俗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陈小华爱好丰富,擅长街舞。栏目组和他一起走进临沧双江布朗族聚居区,请他和布朗族老乡一起动手制作蜂桶鼓,再来一段中西合璧的“蜂桶鼓街舞”,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传递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展示中国民族文化包容开放的一面。



7.png马达加斯加留学生陈小华(前左)体验布朗族蜂桶鼓舞




二、主动作为,积极宣推非遗名片



酒香也怕巷子深,积极主动的宣介推广对于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为更好记录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展现民族区域乡村发展变化,讲好少数民族非遗故事,栏目组结合“美丽乡村”“非遗保护”“民族团结”和云南省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相关热点词汇和热门活动,积极主动向9位体验嘉宾推荐少数民族非遗名片,寻觅了十多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生活良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体验地进行取景拍摄。


在基诺族乡小普希村和巴朵村,斯洛伐克UP主马佳与基诺族制茶非遗传承人上山采茶、祭茶、制茶,她不仅发现基诺族乡生态良好,还了解到2.84万亩茶叶种植每年为乡民带来4000多万元的财富,使得这里的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她说,没来云南之前以为这里农村贫穷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很差,但这次体验之旅颠覆了她对云南的想象,原来大山深处的乡村不仅美丽而且现代富裕,这让她很是惊喜。 



8.png

斯洛伐克UP主马佳(左)体验基诺族制茶



德国视频博主包子第一次走进云南独龙江乡邂逅神秘的独龙族人,除了见到彩虹般的非遗“独龙毯”,在古老的火塘边聆听独龙族悠扬的非遗曲调外,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独龙江乡的发展和变化。自2015 年中国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独龙族群众生活变化日新月异,从不通公路、没有水电煤气、没有钢筋水泥和网络信号近乎原始的村落,蜕变成通水通电通公路覆盖5G网络信号的新时代美丽乡村,一座座横跨江水之上的彩虹桥则让他看到了独龙江的发展和与外界的联通。独龙族百姓真正实现了“一步跨千年”。



9.png

德国视频博主包子在独龙江彩虹桥上 



10.jpg德国视频博主包子(左)体验独龙族独龙毯制作



第一次走进阿瓦山的荷兰姑娘爱莎在取景地秧落村博航十组见到了让她激动不已的牛头桩,爱莎在采访中说:“可能很多人第一次见到牛头桩会害怕,但我一点也不,我很激动,我觉得这是佤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象征,我甚至还画了一幅牛头的画当做留念”。爱莎是第一个学习佤族非遗乐器独弦琴的外国人,有幸和佤族乐器非遗大师一起合作演奏独弦琴,让她无比开心。爱莎在阿瓦山作了一天佤族姑娘,在这里学习佤族的音乐、舞蹈,体验佤族的手工制作,品尝佤族的美食,她觉得这里值得所有人来体验和探索。 



11.png

荷兰少儿教育从业者爱莎(左)体验佤族独弦琴 



12.jpg

荷兰爱莎所画的佤族牛头桩



三、耳闻目睹,真实传递切身感受



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进行国际传播的主流媒体,云南广播电视台澜湄卫视主动担当,大胆探索,联手参与录制的外国嘉宾,力求以创新形式做好云南少数民族非遗文化的国际传播。栏目组为每位外国嘉宾提供了沉浸式的非遗体验,让每位体验者成为故事的主人公和叙事者,到不同民族聚居地去听、去看、去表达。

德国的包子在大理体验乳扇制作时,传承人曾对包子表示他是第一个来学习乳扇技艺的外国人,传承人为此感到很荣幸。而包子感到开心的同时也感谢对方和自己分享乳扇制作的秘密。一来二去之间,包子在获得非遗“秘籍”的同时,也收获了一段特别的友情。包子也对大理白族百姓的慷慨、热情和好客有了更深的感受。

泰国留学生张美孝在勐海傣医院亲身经历了傣族“暖雅”(睡药)疗法的全过程,跟随傣医药专家辨别睡药方药,溯源傣药和泰国医药“药食同源”的相似性。美孝在采访中说,如果不是深入了解了傣医药文化,她根本不知道泰国和中国竟然在药物和食物上有那么深的渊源,她觉得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中国和泰国的联系之紧密。 



13.png

泰国留学生张美孝(右)和傣医药专家辨别睡药方药 



每一个非遗项目的参与都是体验者亲力亲为,感受真实、讲述真挚。每一期节目录制结束时,嘉宾都会不约而同地呼吁更多“Z世代”年轻人走进体验地,探索奇妙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认识和了解不一样的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体验嘉宾在实地体验过程中全程使用中文作为交流语言,后期成片也是嘉宾本人中文配音,再配以中英文双语字幕在外网进行传播,增强了真实感和交流感。针对澜湄流域传播覆盖区域,后期栏目组还将对节目进行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五国语种编译,以增强节目在澜湄流域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效果,让中国非遗故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进行更顺畅的展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