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观察】从百亿票房《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看日本动画电影新时代(上)

2024-08-09 09:00

分享到

在日本电影市场,30亿日元票房的电影就会成为社会热议话题,百亿票房则完全算得上顶流,疫情后竟然爆发了9部破百亿的日本本土电影,且全是动画,令整个影视行业震惊。日本动画不再是处于边缘的亚文化,各行各业不得不重视动画IP的力量,它正在引领世界潮流。本文以即将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百亿日元电影《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深入讨论动画电影与角色文化共同创造的时代机遇。本公众号分两期转发文章全文,敬请关注。


uploads/0809/172317761088835105.jpg



一、百亿票房量产的时代


5月1日,上映75天的《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下称《垃圾场》)突破百亿日元票房,这是疫情以来在日本第八部突破百亿票房的本土电影。关注日本电影市场的外国人,或是只关注实拍电影的影迷可能会诧异这又是哪里冒出来的顶流动画IP,但对于身在现象局中的日本人来说,《垃圾场》的火热并不意外。


《垃圾场》是电视动画系列《排球少年》(下称《排球》)的衍生续作。第四季中,主角日向翔阳、影山飞雄等人所在的位于宫城县的乌野高校的排球部,在经历了宫城县预选赛落败后重整旗鼓,在春季高中排球预选赛终于实现全国大赛出场的夙愿。而《垃圾场》则讲述了乌野高校和东京都的音驹高校在全国大赛的一战。音驹高校和乌野高校这两支队伍之前就已是知己知彼的对手,但只在练习赛有过切磋、交流、学习。这场“垃圾场决战”是两支队伍首次在全国级别的正式比赛交手,正因为过于知根知底,才是最强大的对手。因为音驹在日语中和“猫”是谐音词,猫和乌鸦的大战就像是垃圾场前的动物在打架,才有了这个片名。


《排球》第一季播出于2014年,随后人气水涨船高,故事舞台虽远离东京,但却因作品被海内外粉丝多次“巡礼”,对刺激当地旅游经济起到不小作用。这离不开制作公司Production.I.G的功劳,该公司除了以《攻壳机动队》系列、Blood系列、《心理测量者》系列等作品为代表的科幻奇幻动画之外,2010年代开始积攒了丰富的运动题材动画制作经验,先后制作了《黑子的篮球》《排球》《强风吹拂》《青之芦苇》等作品。此外,《排球》的出品公司之一,日本最大型的娱乐公司东宝近年越来越重视动画业务。2022年,东宝发表了《长期展望2032》,表示由于动画市场在过去十年增长了约2.5兆日元的规模,正式明确动画业务作为东宝的第四大支柱产业的长期战略,这个转变在同年开播的电视动画《间谍过家家》(东宝主要出品)上得以体现,《咒术回战》系列还作为东宝招应届生的典型案例来宣传,《排球》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时代。


事实上,在《垃圾场》宣布票房突破百亿的几天后,东宝的另一部顶流IP 衍生电影《名侦探柯南:百万美元的五棱星》也宣布突破百亿票房。《名侦探柯南》系列虽已有三十年的历史,但近年转变策略后,已打造成唯一一个每年能稳定输出百亿左右票房电影的顶流IP。而且疫情后破百亿的九部全都是动画,其中七部有东宝单独发行或参与发行,《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由东宝、东映、Khara联合发行,《鬼灭之刃无限列车篇》由东宝、索尼音乐子公司Aniplex 联合发行),另外两部是由东映公司单独发行的《灌篮高手》《航海王:红发歌姬》。在50亿日元以上的区间更有《间谍过家家代号:白》《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等。三大公司最后一家的松竹也发行了《机动战士高达SEEDFREEDOM》,票房接近50亿,成为《高达》系列史上最卖座的电影。就连美国出品制作的日本IP电影《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也斩获140亿日元票房。


无疑,这是一个动画电影能在日本“量产”百亿票房的时代。


这种现象以前从未有过。自从《鬼灭之刃 无限列车篇》在日本第一波疫情过后直接更新了日本最高票房纪录,动画电影就像是打了激素一样,破百亿源源不断,导致整个娱乐行业把动画内容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至少在以前,能破百亿的动画只有两种,一种是宫崎骏动画,一种是新海诚动画,两者都是作者电影,且票房和作者(导演)的号召力紧密关联。《鬼灭之刃》《咒术回战》《名侦探柯南》《航海王》《间谍过家家》《排球》这类少年漫画改编的电影则以围绕动画项目打造的IP为号召力(一般来说,漫画改编成动画之后,整个项目包括出版社也会为动画让步,比如出周边商品主要以动画的设计来授权制作)。不过,纵观这二十年来,除了上述两类之外,百亿电影中还有两部较为特殊:《灌篮高手》和《新·福音战士剧场版:终》,它们既带有作者电影的色彩,票房一定程度依赖作者(导演)的号召力,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IP。同时,上述电影都离不开日本动漫画文化的一个重要基底——角色文化。



二、在图像角色文化中生长的动漫画



日本动漫画文化与角色文化息息相关。战后开始崭露头角的漫画家手冢治虫除了创造最有代表性的角色阿童木之外,还有一套自己的角色明星系统,他先创作出几个在形象和性格上带有特色的人物,这些人物会出现在自己不同的作品里扮演不同角色,有时是好人有时是坏人,正如真人影视作品里的演员一样。而现在,日本动漫画的角色经济更是前所未有的如火如荼,日本动画协会最新发布的《动画产业报告2023》就提到,2022年日本动画角色商品产业规模同比增长0.9%至6693亿日元,《宝可梦》《吉伊卡哇》《航海王》《汪汪队立大功》《间谍过家家》《名侦探柯南》等热门IP角色商品的销售最为突出。


明察秋毫的动画评论家藤津亮太在2020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日本动画单元策划了一个和以往的动画大师展不一样的主题——“动画/特摄所描绘的角色”。他认为角色是让娱乐电影、流行IP长久持续的秘诀,扮演007、奥特曼的演员再怎么变,只要与时俱进,007、奥特曼依旧能长期存在。另一位评论家大冢英志不仅对角色文化有深入研究,还参与过相关商业创作,和角川公司建立过一套“角色-世界观”为基础的媒体组合(MediaMix)资本运作模式,他举过一些典型案例: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儿童群体里曾流行一种叫“仙魔大战”零食商品,每个零食都附送了“仙魔大战”的角色贴纸,这导致儿童疯狂收集贴纸,零食好不好吃反而是不重要的。“仙魔大战”不仅有角色,还自成一套世界观,衍生过动漫画等作品,大孩子们把这些角色贴纸放在一起时,会模糊地意识到一种“小叙事”的诞生,比如角色A和B的比赛,C对D的背叛等。大冢提的另一个例子是现在流行的、带有动漫画风格插画的所谓“轻小说”。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角色小说,故事不仅围绕着带有鲜明个性或美丽外貌的角色展开,而且“小说的某部分命中注定要作为角色商品来销售”,是角色经济的一种体现。动漫画研究者伊藤刚更是将本动漫画的角色(キヤラ)与传统剧作故事意义上、人格具有连贯性的角色 (キャラクター)区分开来,前者是一种由线条组成的平面的符号性图像,他把前者能够在跨文本的环境中无处不在的自由的现象称为“图像角色的自律化(キャラの自律化)”,图像角色的平面符号属性让传播变得更为容易,比如看到绿色的双马尾一眼能辨认出初音未来;《排球》的主角日向翔阳那鲜艳橙色的发色是最成功的设计之一,不仅在众多角色中异样突出,还和黑橙相间的队服一同奠定了作品视觉、视觉海报、周边商品整体印象。


于是,与角色文化一同相辅相成的日本动画,及延长线上的动画电影自然和一般电影形成区别。最有代表性的大概是吉卜力工作室在《龙猫》上映后开发的龙猫玩偶商品爆火,让票房并不算好的《龙猫》成为吉卜力最成功的作品,后来龙猫作为公司的logo也具备强大传播力。



(来源:《环球银幕》2024年第6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