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消费者对于人工智能在内容创作中的应用感到不安,但他们对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内容发现功能却毫无顾虑。在这一点上,观众、电视平台和内容提供商的看法是一致的。
娱乐研究机构“Hub Entertainment Research”发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清楚地表明,消费者仍然对人工智能在媒体上的应用感到不安。这种紧张情绪在应用更接近内容生成时达到顶峰。例如,仅有6%的人认为公司无需披露是否使用了人工智能来制作电影或节目。此外,人们认为该项技术更适用于诸如生成节目说明和语言配音等工作,而非故事脚本和节目对话,他们认为人类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
然而,人们似乎愿意直接在内容搜索和发现领域应用人工智能。该研究机构表示,令76%的受访者稍显好奇或很感兴趣的问题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分析他们在使用服务时的观看行为以获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77%的受访者希望人工智能有助于应对具体的观看情境,比如与孩子一起观看,或者总结所有的节目评论。
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搜索和发现功能,最希望看到人工智能在这些方面得到应用,这并不令人意外。他们对当前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深感困扰。美国电视录制技术公司(TiVo)称,73%的用户表示在一次典型的观看过程中会打开多个应用程序,近一半的用户认为像这样搜索观看内容很烦人。
在上周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智能电视制造商似乎正在满足人们意愿。例如,LG公司正在利用人工智能来识别用户语音,自动切换个人资料,跟踪用户偏好和观看记录。其人工智能驱动的搜索功能会将个性化数据应用于搜索过程,以提供更相关的搜索结果。
在语音发现和控制方面,人工智能尚未能提升搜索和发现性能。美国电视录制技术公司称,每三个拥有声控媒体设备的人中就有两人使用语音功能,这一比例较一年前下降了6%。此外,与语音控制解决方案的对话式交互也在减少。59%的人表示,他们在语音控制解决方案中使用简单的、非对话式的语言,这一比例较去年下降了6%。
若想寻找可看观的内容,又不愿在应用程序及其指南中“无休止地滚动”,那么最自然的搜索方式或许就是对话交互了。因此,语音控制和搜索功能的使用率下降会使平台和服务提供商很担忧。不过,来自国际消费电子展的消息表明,这种情况可能即将改变。
谷歌公司正在将把其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双子星(Gemini)”引入联网电视体验,此举将会增强谷歌电视的搜索和发现功能,允许用户就其所寻找的内容更自然地进行对话。用户可以更多地提出一般要求,比如“嘿,谷歌,给我看看最新的《侏罗纪公园》电影”,接着要求“给我看看那种适合三年级学生看的电影”。2024年,Cineverse公司(流媒体技术和娱乐公司)正沿着同样的道路推出其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Ava。
尽管消费者对于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媒体创作的看法仍然莫衷一是,但其用于帮助人们更快地找到值得观看的内容却毫无争议。希望到2025年,我们能看到人工智能在这方面取得一些真正的进展。
(本文作者科林•迪克森,编译者系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工作人员;来源:多屏媒体网站2025年1月13日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