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中国农场》是一档专业面向国际、宣传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及发展经验的栏目,由中国电影电视中心运营。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了解中国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感受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电视中国农场》2016年开办,截至目前,已被译制为英语、法语、湄公河沿线国家语言等,先后在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等国的电视媒体、以及覆盖非洲20多国的“万村通”平台落地,累计播出300多期。节目每到一地,都刮起一阵收视旋风,千千万万的国外观众通过屏幕,感受到中国的农业科技、发展理念和风土民情,学习中国的农业技术、发展理念。
精心制作,真诚传递中国农业实用技术
农业是全世界的“第一产业”,也是东南亚和非洲的主要经济领域。2013年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国际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朋友圈”向影视领域扩展:很多国家希望通过直观易懂的农业科教影视节目,获取更多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国内农业水平。
面对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观看需求,中国农影积极回应,打造出专业面向国际、宣传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及致富经验的《电视中国农场》。
东南亚与非洲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农业特点,中国农影从超过65000小时的农业节目资源库中,筛选适合当地的先进农业技术、致富经验、实用农机具等素材,制作出各有侧重的老挝版、缅甸版、柬埔寨版、越南版、泰国版、非洲版等《电视中国农场》。
内容有垂直细分,也有时代纵深。多个摄制组赴湄公河流域五国,历时近一年,行程数万公里,拍摄32集近900分钟节目,真实记录中国与五国人民在脱贫致富、农业技术、市场流通领域的合作成果,与国外农民观众结伴而行,开启交流合作的“共富之门”。
如何成为粮食种植大户、亲手打造一个高产香蕉园、在橡胶林里养鸡、耕海牧鱼、密植玉米、让羊产双羔、让水牛长出一块好肉、让橘子甜出新高度……中国的农业技术、特色品种、扶贫经验和农业发展成果,被具象化为内容专业、生动、详实的视听文本,让各国农民都能听得懂、看得明。《电视中国农场》在柬埔寨播出时,帮助农民科学种植、防治病虫害,实现了丰产丰收,深获好评。通过《电视中国农场》,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经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心中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本土化译制包装,多语种版本提高国际传播力
《电视中国农场》采用统一包装、加入统一片头,并邀请优秀主持人为每集节目主持介绍。考虑到节目播出国观众的语言接受能力,为充分发挥影视作品的传播效果,《电视中国农场》在制作时,将中国农业技术,采用“中国图像”“本土乡音”的表达方式,即,采用当地语言,在包装上突出当地文化元素,实现节目内容的本土化,给海外观众带去中国节目内容的无障碍视听体验。
目前,节目有英语、法语、湄公河沿线国家语言、非洲本土语言等多语种译制版本,为海外观众收看、理解来自中国的农业电视节目提供了便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内容制作、译配等环节,中国农影和译配方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工作得到节目播出国的高度认可。老挝国家电视台台长本造先生特意发函,称赞《电视中国农场》节目的老挝语译配发音标准,是地道的万象口音,为老挝观众津津乐道。
广泛传播,《电视中国农场》朋友圈越来越大
《电视中国农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了先进科技和发展理念、实实在在的致富智慧
“从中国学到很多超前的农业知识及理念”,在非洲赞比亚、坦桑尼亚等国,各国领导、农民朋友纷纷为《电视中国农场》点赞。
在柬埔寨,观众希望《电视中国农场》能增加播出时长,让柬埔寨人民学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农业知识。
在老挝,《电视中国农场》播出3年来,收视率不断创出新高,一些农民观看电视节目后,深受其中的农业观念启发,直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最好的节目。
截至目前,共有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台和网络平台与《电视中国农场》“互加好友”,包括澜湄国际卫视、老挝国家电视台三套、缅甸国家电视台、缅甸Skynet电视台、柬埔寨CDTV、越南河内电视台、泰国TCCTV等与中国农影合作的境外电视台,以及覆盖22个非洲国家8000多个村落的非洲“万村通”平台。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前身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下称中国农影)成立71年来,一直致力于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推广农业技术、传递经济和科技信息,潜心创作,积累了雄厚的农业节目资源与创作经验。《电视中国农场》在海外播出,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农业影视产品在国际认知度和影响力。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中国农业影视产品将以更加发开放的姿态,迎接自己的“大航海时代”。(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供稿)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