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乌卡”(VUCA)时代的国际传播:​变局与新局

2021-10-20 00:00

分享到

       导读


      10月13日,在第二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期间,在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指导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峰会》,来自行业管理部门、外宣机构、制作发行机构、新媒体平台、央企与高校的代表100多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传播的新经验、新成果、新形式、新路径。“中国联合展台”微信公众号陆续编发峰会精彩发言。今天编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发言《“乌卡”(VUCA)时代的国际传播:变局与新局》,敬请关注!


图片 2.png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见之大疫情”相互交织,将世界推到了一个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节点。德国社会学家贝克(Ulrich Beck)所预言的“全球风险社会”的图景展现无遗,世界进入了“乌卡”(VUCA即流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时代。疫情期间,“中国之良治”与“西方之乱局”形成了鲜明对比,后疫情时代“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国家和地区对华舆论和态度的“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一方面,发达国家对华负面看法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对华评价稳步提升。《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不禁感叹,为何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却演变为西方的“滑铁卢”。


图片 3.png


       在急剧变化的国际形势面前,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有理说不出”“说出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话语短板和缺乏重大议题的跨部门联动机制的顶层设计盲点被进一步放大。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表了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31讲话”),擘画了“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标志着中国已经从认识到战略传播的重要性转变为真正推进战略传播体系的建设及完善的新阶段。


      建党百年这一历史契机是后疫情时代改进和提升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窗口期,既能够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也可让全球受众更好地认知、了解和读懂“中国之治”。十八大以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出现了“视觉转向”,运用多样化、多模态视觉传播形式成为了传播重点。基于此,“乌卡”时代国际传播新局可从理论升维和实践创新两个方面展开。


图片 4.png


       在理论升维方面,首先聚焦于增强国际传播实践的整合导向和目标导向。一方面,把国际传播工作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主管部门作为主导力量来进行战略传播的规划和实施,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内政外交需求的国家战略传播机制。另一方面,将“传播”环节前置,让“传播”进入决策环节,更为及时、准确、深入地阐释党中央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增强对外舆论工作的影响力和有效性。其次,从过去采用视觉符号“图解”和单向传输理念意图的“政治符号传播”,逐渐转向将叙事策略与视觉呈现有机结合的“视觉政治传播”,即注重政治话语表达和呈现形式的不断创新,借助全球性社交媒体平台实现“病毒式传播”,以寻求更广泛的国际政治认同和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社交化的政治传播。


图片 5.png


图片 6.png


       结合上述两方面的理念升维,“乌卡”时代的我国国际传播实践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提升。


       一是应注重吸纳和协同官方、精英和基层等不同话语场域内的多元传播主体。统筹协调彼此间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话语优势,联通“意见市场”与“情感市场”, 构建多元传播主体协同的有机网络。


图片 7.png


       二是应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拓宽主题视野。在宏观层面,基于“平台世界主义”理念,关注“西方路灯光影以外的世界”,为世界提供“公共品”和“共同善”;在中观层面,注重利用城市外交联结另辟蹊径讲好中国故事;在微观层面,将“碳中和”、“生物多样性”等体现抽象价值的话语进行具象化的视觉呈现。


图片 8.png


       三是应依据不同目标受众群体定制视觉叙事与话语策略,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激发和夯实跨文化共情效应。在认知层面,与青年亚文化保持互动,将抽象说教式的政治叙事转换成为具象故事化的视觉话语表达。在情感层面,可尝试将宏大叙事风格聚焦于微观的个人情感化的叙事元素,以个体感性经验激发受众情感共鸣。


图片 9.png


       四是应融汇前沿科技成果,构建跨媒介叙事,创新视觉呈现形式。一方面要充分结合不同媒介的优势,通过跨媒介叙事推动传播效果最大化。另一方面,注重对不同视觉传播样态的创新性应用,持续创新建党百年等重大主题视觉国际传播的的视觉呈现形式。


图片 10.png


        五是应明确传播目标,战略性配置传播资源。从社会身份理论来看,我国国际传播的核心目标即全球身份认同的构建,可划分为流动、竞争与创造三个维度。在战略传播思维下,应结合以上三层目标统筹配置传播资源,选择传播形式,定位目标受众,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机传播格局。


图片 11.png


       六是应重视“倾听”,实现结合受众反馈持续优化的视觉传播全链条再造。数字化时代数据获取便利性的提升,为战略传播对国际传播全过程的强调控带来新机遇。未来我国国际传播实践应重视对“输入”端的关注,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测受众反馈,特别重视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图片 1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