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观察】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创新与展望(三)

2024-07-17 09:00

分享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体现,不仅创新了人类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道路。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理念与实践的国际传播,能够深化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也能够展现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世界意义。纪录片以真实性为特征,兼具现代文明内核、意识形态属性和社会文化价值,是表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载体。中国纪录片生动记录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果,并突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在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本文讨论纪录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强调的是纪录片在推动文明交流对话和文化生产全球流通中的构成、价值和路径。本公众号分三期刊发文章全文,敬请关注。



 三 、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未来发展



(一)借助地方国际传播机构,汇聚讲好中国故事的力量


在推动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地方国际传播实践也值得重视,需要关注地方国际传播机构在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中的可能性。2023年,以云南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重庆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福建国际传播中心等为代表的省级国际传播中心挂牌成立,这意味着国际传播体系化构建更进一步。依托地方国际传播中心展开纪录片创作生产,可以提高国际传播产品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的国际纪录片创作蓬勃发展,如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出品、制作的《行进中的中国》《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广西广播电视台与东盟国家联合摄制的纪录片有《明月何曾是两乡——中国国际减贫东亚行动》《同饮一江水·澜湄花正开》等。这些作品发挥地方优势,在丰富中国故事内容、立体化传播中国声音方面发挥了积极影响。


在推进对内、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纪录片记录地方社会发展与地域文化特色,能够成为地方国际传播实践重要的生产内容。例如,围绕着云南亚洲象群迁徙,《一路象北》《与象同行》《同象行》等片以地方叙事激活起中国故事内在的创作活力,创新了纪录片国际传播语态。其中《与象同行》记录了大象迁移途中受到动物专家、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和云贵地区百姓们的宽容和爱护,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彰显出当代中国人维护共同生命家园的精神。


地方国际传播机构借助国家重大方针战略的地方样本,能够融合地方叙事和重大主题,吸引海外受众更为全面地认识中国社会,推动构建国际传播的立体化格局,提升中国国际传播的整体效能。同时,提升地方国际传播的纪录片创作能力,激活地方文化生产活力,可以积极吸纳社会融媒体创作力量,特别是擅长探索更具亲切感和互动感的年轻化表达等新一代青年创作者,为纪录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带来新鲜血液,实现纪录片专业化人才的储备。


(二)以国际间媒体合作,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国际关系日趋复杂,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伴随着视听媒介技术的发展带来人类认识外部世界方式的变革,人们对于域外国家的认识已经深深嵌入到各国的媒体信息传播活动中。媒体外交服务于国家外交工作大局,是当前公共外交的重要形式之一。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推动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开展了以媒体间国际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媒体外交,也创新了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方式。纪录片是开展媒体外交的重要媒介。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围绕元首外交,推出《魅力智利》《魅力罗马尼亚》《魅力印度》等“魅力系列”共13集,还通过首映式、开机仪式、论坛、选题策划会等形式,将纪录片摄制活动打造成特色对外文化交流活动。2021年,中国与比利时建交50周年,系列微纪录片《比邻:遇见50年》在中国和比利时两国30余家主流媒体播出后,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大国建造》是一部展示中国地标性建筑的纪录片。该片围绕中国制造、中国建造和中国创造,记录了中国工程领域的建设经验,展示出新时代中国社会恢弘的发展气象。这部纪录片被译成葡文赠送给葡萄牙语国家电视台授权播出,通过纪录片介绍中国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深化了葡语国家民众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认识。


以中法建交60周年的纪录片联合摄制为例,《金丝猴王国:勇者的世界》《中国秦岭:一只金丝猴的记忆》《月背之上:太空变革的黎明》《神奇的真菌世界》《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等中法媒体机构共同参与制作纪录片,为中法文化交流,推进文明交流互鉴搭建了桥梁。《月背之上:太空变革的黎明》由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克里斯托夫·贾法尔担任主持,这是中国国家航天局第一次向外国拍摄团队展开,将中国探月工程 的研究过程与主持人的探访过程相结合,让观众全方位了解中国探月工程。《野性四季:珍稀野生动物在中国》是中法合拍的系列自然纪录片,其中的《雪豹的冰封王国》是第一部以雪豹为主角的纪录片,镜头记录下了一只怀孕的雪豹从生产到小雪豹长大的过程。《金丝猴王国:勇者的世界》是这一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这部纪录片在神农架林区跟踪记录了两个金丝猴家庭的繁衍生息。严酷低温的生活环境通过金丝猴毛发上的积雪和它们在雪地中直立行走的画面表现出来。拍摄团队对金丝猴家庭的生活习性和生存法则展开了细致地捕捉,比如金丝猴母亲怀抱着夭折的孩子四处游荡,大雨中嬉戏的金丝猴搭救一只孤独的小猴,这些细节真实而有深意。《野性四季:珍稀野生动物在中国》创作实践,体现了中国纪录片吸收国际通行纪录片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的创新。这一系列中法合拍纪录片生产实践,既促进了两国影视创作的交流互鉴,在纪录片的创作、生产和传播多个环节也能够联动其他国家的媒体机构,拓展了文化交流的视野,为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国际传播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中国纪录片服务媒体外交,应落实中外合拍实践,塑造出富有本国特色、兼具全球视野的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视听表达。


(三)打造国际品牌,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


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上,进入国际视野的纪录片需要能够体现出鲜明的价值取向和新鲜的艺术风格,着力打造独特的中国故事品牌。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品牌既有普通商品的一般特点,又有独特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具有观众思维、稳定DNA和节目模式、可复制的纪录片节目系列,拥有稳定的观众群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国际纪录片品牌,能够在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国际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流媒体时代与国际传播背景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与引领力,一方面持续建设本土化品牌,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际品牌市场,进一步实现该频道品牌战略的升级与创新。从品牌建设历程来看,总台央视纪录频道经过了品牌创生、品牌创新与发展、品牌运营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频道不仅提炼出人文和美学双重面向的频道品牌基因,还采用了IP品牌、融媒体、国际化传播等三个方面的品牌构建策略。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推动国际传播工作中,持续深化“好感传播”,着眼国际传播格局,秉持“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中国价值,全球视野”的创作理念,采取合作共创、联合播映、多语种译制和多平台传播等方式,或是通过赠播授权外语国家播出纪录片作品,或是运用国际通行纪录片话语体系制作国际版本,或是借助CGTN频道在海外媒体平台集中播出纪录片,诸如《航拍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野性四季:珍稀野生动物在中国》《“字”从遇见你》《世界遗产漫步》《飞越冰雪线》《大运河之歌》等片在海外都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丰富了中国纪录片品牌的内涵。比如,由总台和荷兰洞察电视台联合制作的《飞越冰雪线》以12种语言版本通过53个国家主流媒体平台和新媒体机构同步播出;《世界遗产漫步》与日本放送协会 (NHK) 合作拍摄,在日本NHK上星频道精品频道和4K频道播出,并在亚太北美地区进行传播。这些作品记录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行动,透视人类面对的共同命运,洞察人类文明的生存发展,展现出了全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价值。中国故事国际表达是全球化品牌建设的基础。特别是总台央视纪录频道纪录片借助高关注度的题材,采用国际化的表达手法,塑造高品质的视听体验,并着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美学滋养,创新审美表达,整体体现了国家媒体的风范。总台央视纪录频道纪录片开拓的国际传播实践,为中国纪录片打造全球化品牌积累了经验,不仅促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听美学融入国际纪录片创作生产格局,也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有效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提供了有益尝试。



结语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倡导下着力创造的,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和价值是中国纪录片推进国际传播的重要价值原则。在纪录片创作生产实践中,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国际传播需要着重发挥纪录片在记录现实、保存记忆和对话文明中具有的特别优势。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入国际传播领域的纪录片,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源流;或记录生态环境发展,表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或汇聚科学文化,深化科学研究代表人类共同的希望和追求,整体上,在题材内容和思想内涵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征程上,中国纪录片展示中华文明成果,表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精神,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传播话语体系,将进一步助力推动国家文化创新能力、文明传播能力的提升。


本文系天津市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计划项目“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重点课题“新型主流媒体建构青年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024A05) 阶段性成果。



(作者刘忠波系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研究员,杨悦系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来源:《对外传播》2024年第5期,总第332期。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