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观察】《中国智慧中国行》以国际化视野 弘扬中国文化

2023-06-23 10:00

分享到

本文转自国家广电智库微信公众号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局、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的大型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从6月18日起,在全国10家省级卫视和多家重点网络视听平台重磅推出,开播12小时内,收获全网热搜超20次,微博热搜6次,十家卫视收视份额突破11.825%。


图片


《中国智慧中国行》从代表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十个古语切入,追本溯源深度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国智慧,借古开今展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内在逻辑,不仅在国内获得热烈反响,也为国际受众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有效路径,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创作理念国际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中国智慧中国行》在植根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新时代精神,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以文化发展的思维,创造性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依据、重点内容,体现了坚定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高度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穿透力。节目展现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十个重要理念,流传千古、耳熟能详,正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彰显了科学理论的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

比如节目中介绍的一些中国经典典籍,如《论语》《礼记》《尚书》《周易》等,虽然具有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思想特点,但其影响已经跨越了国界,走向世界。此外,节目还介绍了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政治家屈原、科学家徐光启等,这些人物对于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的影响。节目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坐标,处处呈现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底蕴,又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传统文化自我发展与自我更新,以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充分结合的独有特色,体现了节目既有丰富内涵又有时代精神的国际化视角。


图片


团队资源国际化

为体现节目的国际化视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在节目策划阶段就搭建了具有国际制作水准的创作队伍,调用了国际化的专家资源,从台内创作班底到台外权威学术团队,从国内马工程专家到海外专家学者和青年友人代表都纳入节目的策划和创作团队。


图片


在专家资源方面,为了拓宽访谈内容的国际视角和开放性层次感,节目组经多方联系协调,先后邀请大卫·弗格森、费嘉炯、寇哲明、汉伊理等多位海外专家学者参与节目录制,担任主讲嘉宾。其中国家外文局专家、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大卫·弗格森先生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的翻译审稿专家,对中国的发展有着独到观察。在节目中他担任多期主讲嘉宾,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向世界传播更多中国声音,他夹叙夹议的阐述凸显了节目的理论化、大众化和国际化。节目还邀请了潜心研究中国汉字20余年,被中国网友亲切称为“汉字叔叔”的美国人理查德·希尔斯担任“说文解字”的讲解嘉宾,向国内外观众用流利的中文生动介绍一个个有故事的象形文字,并现场书写展示甲骨文、金文、小篆、现代汉字的字形演变,让人耳目一新。


图片

图片

图片


节目还邀请了来自法国、意大利、俄罗斯、马来西亚、老挝、坦桑尼亚等十多个国家的外国青年代表参与节目的探访和讨论环节,使外国青年学生独特的外来眼光成为中华文化国际表达的重要路径。比如《自强不息》一集中,邀请俄罗斯青年代表亚娜现场讲述外国记者眼中的红军长征故事。《讲信修睦》一集中,邀请坦桑尼亚青年代表王晓乐到现场讲述中国援助修建坦赞铁路的故事,并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非洲留学生代表一起演唱《坦赞铁路之歌》。海外嘉宾的参与提升了节目的国际化视野,以世界性的表达向外传播中国智慧、彰显中国价值、传扬中国精神。


图片


在节目制作团队方面,江苏广电组建了一支具备国际化制作水准的创作班底。节目以《时代问答》的创作团队——江苏广电纪录片工作部为主力,调集了江苏卫视频道、城市频道、综艺频道、网络传播部、创意视觉部、技术研发部等22个部门组成联合舰队,协同作战。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国际频道更是全程参与节目的策划和创作,从国际化表达和跨文化传播的角度为节目出谋划策。同时,节目组还聘请了专业演艺团队、包装团队、舞美团队、动画团队,以国际一流的艺术和技术水准,合力打造高品质节目,更高效更专业地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效能。


节目形态国际化

为满足国际受众的最新文化需求,《中国智慧中国行》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优势,紧跟全球电视节目发展潮流,对节目形态进行全新探索和重塑,不断寻求创新性和独特性。


图片


在技术运用方面,为了丰富画面呈现、提升视听效果,节目注重运用最新的现代科技手段,拓宽节目跨文化传播的效能。节目使用当下领先的4K超高清跨界转播平台,全程19个机位同步录制,并充分运用AR、VR、全息、飞猫摄影、摄影机器人等行业最新技术手段进行拍摄。节目还采用扩展现实技术XR,搭建了虚拟拍摄影棚,设计了几百个跟踪点位,进行多机位跟拍,策划制作了大量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唯美画风的节目元素,比如节目中运用XR技术制作的敦煌壁画“反弹琵琶”的舞蹈,打造了非凡的视觉效果,让画中的舞者跃然而出,带领观众沉浸在穿梭时空的情境之中。


图片


同时,节目注重国外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接受方式,用他们听得懂的话语进行讲述。节目语态年轻化、表达通俗化、视角多元化,采用“文化溯源+探寻者见证+实践者讲述+世界青年说+权威专家解读”的丰富结构,并综合运用手绘动画、情景演绎、歌舞表演、诗歌朗诵等观众喜闻乐见的多种表现形式,还专门邀请了B站UP主创作了一首说唱风格的主题曲,让稳重大气的传统文化呈现得更为时尚生动,将抽象精深的理论通俗化、形象化,深入挖掘鲜活展现中国智慧的历史脉络、思想魅力和时代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栩栩如生,触手可及。


图片


传播渠道国际化

为提升节目的国际影响力,《中国智慧中国行》除了在国内10家省级卫视和多家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同步推出外,还在江苏国际频道播出,并通过Now Jelli紫金国际台在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同步播出。同时,为强化海外宣推效果,节目还同步制作推出双语版本短视频和图文海报,通过海外社交媒体矩阵进行全球宣传推广。江苏广电总台将持续通过《中国智慧中国行》节目用国际视角、国际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