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影视剧在蒙古国收视市场份额逐年上升,从2014年的6.7%上升到2019年10月的25%,稳居第一位。2016年10月,“中国影视剧喀尔喀蒙古语译制中心”在乌兰巴托成立,开启中国影视剧本土化译制新篇章。截至目前,已完成60部影视剧、7部动画片、7部电影、4部纪录片的译制,其中一些经典影视剧在蒙古国主流媒体循环播出。广受欢迎的电视剧《父母爱情》累计播出超70次,创下蒙古国影视剧播出纪录。观众认为,中国影视剧反映当代中国真实情况,剧情轻松幽默,内容积极向上,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2014年,中蒙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方承诺5年内向蒙方免费提供25部中国优秀影视剧译作。2015年4月,我有幸参与其中,来到蒙古国推进中国影视剧在当地的本土化译配。8年过去了,中蒙影视文化交流合作硕果累累,为促进民心相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山海情》蒙古语宣传片
在国家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支持下,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完成的第一部作品《北京青年》,于2015年8月在蒙古国多家电视台首播,深受观众喜爱。
《北京青年》《小别离》宣传海报
我们还对所有译制影视剧主题歌进行了翻译和重新演绎。《北京青年》《小别离》的主题歌《存在》《样》,成为当地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这些举措使我们的影视剧更容易被当地观众理解、接受和喜爱,提高了中国影视节目传播效果。
《国民大生活》蒙古语海报
记得在一次中国影视剧推介会上,一位当地观众诚恳地说:“很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观看中国电视剧,剧中一些积极向上的内容,尤其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爱’的阐释,可以给观众很多启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草原之声》广播落地蒙古国,我们本土化制作的《红楼梦》等中国“四大名著”,以及开设的“跟我学中文”子栏目播出后,收听中国经典文学、学习中文的固定听众明显增多。
《父母爱情》宣传海报
做好中国影视剧本土化译制,人才队伍是基础。目前,“中国影视剧喀尔喀蒙古语译制中心”在当地有25人组成相对固定的团队,后方的内蒙古广播电视台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后期制作团队,在中国电视剧译制、配音、制作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很多业内人士说,我们制作的影视剧不像译制剧,更像是原创剧。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后期译配团队
多年来,内蒙古电视台特别注重同蒙古国主流媒体开展经常性业务合作,举办节目合拍、节目赠播、联合采访、合办栏目晚会、赠送设备等活动,积极创新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形成长期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我们与蒙古国30多家广播电视台建立了合作关系。
内蒙古文化周宣传海报
现在蒙古国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学中文的人数也日益增多。乌兰巴托第23中学等学校专门增设了中文课程,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这里学习中文。据乌兰巴托中国商会不完全统计,2015年之前在蒙古国的中式餐厅不到200家,现已增加到390多家,遍布乌兰巴托大街小巷。当地许多人不仅热衷中华美食,甚至还学会了使用筷子。当地一些民众包括饮食在内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中国影视剧的影响。
(来源:人民日报;本文作者为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国际传播中心项目运行部主任阿古拉,人民日报记者霍文采访整理)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