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微短剧何以跻身文化出海新力量

2025-07-08 09:00

分享到

导读:微短剧浪潮席卷全球,1至10分钟的中国微短剧借政策扶持与产业创新迅速登陆160多国,崛起成为文化出海的新锐力量。政策扶持与产业创新并行,本土化制作与海外发行并举,助力中国微短剧以轻盈姿态讲述动人故事,掀起文化出海新潮。



当下,中国微短剧正以独特姿态扬帆海外、风行世界。有研究显示,目前已有100多款微短剧应用海外投放,覆盖北美、东南亚和中东为核心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累计下载量接近5500万次,收入超1.7亿美元。以ReelShort、DramaBox等为代表的短剧平台,一度登上北美应用付费榜高位。去年以来,陆续有大量媒体将网剧与网络游戏、网络文学并举,新华社将之概括为文化出海“新三样”。作为网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短剧何以跻身文化出海新力量?何以赢得海外观众?


uploads/0708/1751940784177209168.jpg

(ReelShort短剧平台页面)


政策引导有力,地方扶持有效。微短剧出海,离不开主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近两年,国家广电总局多措并举,引导微短剧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2024年起,将微短剧纳入优秀视听节目译制和海外推广资助范围;2024年、2025年,连续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专设微短剧国际传播主题分论坛等。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主管部门政策引导,出台一系列措施助力微短剧出海。如,上海市推出多项短剧出海扶持计划,通过提供译制补贴、出口额扶持等方式,鼓励和支持重点创制机构、平台运营公司拓展海外传播渠道;深圳市打造华南地区微短剧产业出海基地,实施“作品出海促进计划”,对出品质量高、传播效果好、社会反映佳的网络微短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浙江省杭州市的多个区县积极出台政策,余杭区提供专项资金扶持、钱塘区聚焦产业链整合、临平区提供出海版权保护等,为微短剧出海提供支持。


敏锐捕捉海外市场文化需求。微短剧出海,抓住了碎片式文化需求的广阔空间和海外市场这片蓝海。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海外观众对中国的文化产品兴趣也与日俱增。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了海内外观众大量随时随地、独自沉浸的碎片式文化需求,TikTok等短视频平台在海外流行即属这一逻辑。单集时长1到10分钟的微短剧,在形态上具备“短”这一核心特征,同时又类似电影、电视剧等视听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审美性。在国内,微短剧凭借高频节奏的戏剧编排,“强冲突、快反转、多悬念”的结构设计,迅速成为热门文艺形态。相较于国内的迅速发展、快速迭代,几年前海外观众对于此类叙事还较为陌生,但微短剧具有的较强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很快开始满足其当下对故事性视听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充分借鉴网络文学出海经验。微短剧出海,在内容创作和产业模式等方面充分借鉴了网络文学出海的经验。从内容创作上看,早期出海的网络文学多以“甜宠”“重生”等为题材,微短剧出海也首先以这些题材试水,打开市场。多个在海外成为爆款的微短剧,均改编自网络文学热门IP。可以说,网络文学的资源库为微短剧出海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基础。从产业模式上看,不少勇闯海外、取得较大影响的微短剧平台,背后均为网络文学企业,主体同宗同源。例如,中文在线、九州文化等公司建立的ReelShort、ShortBox等,这些平台“平台+内容+制作”的闭环生态,也与早期出海的网络文学平台WebNovel、GoodNovel等异曲同工。微短剧和网络文学出海的逻辑一脉相承,沿着先行者探索出的可行路径,稳稳走出了第一步。


微短剧何以跻身文化出海新力量2.jpg

(《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重生活》剧照)


主动适应海外观众文化偏好。微短剧出海,通过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观众的本土化改造,进一步获得了认可。早期出海的部分国内爆款作品,仅靠翻译出海,同时含有较多中国特有的文化隐喻,导致“水土不服”。破局关键在于因地制宜做好选题、表达、制作。选题上,充分尊重海外文化中的热门母题,如《我的天命狼人首领》通过奇幻设定,精准击中欧美观众对超自然元素的偏好。表达上,认真做好叙事的文化转码,如《他最终宠爱的是我》将“追妻”主题转化为欧美观众熟悉的“灰姑娘”叙事,将中式庭院置换为曼哈顿顶层公寓,有效提升了叙事接受度。制作上,大量选用发行地本土演员,突破文化隔阂,如《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重生活》选取欧美演员,拉近与当地观众的距离。另外,在细节上,贴合发行地文化肌理,如《东京奋斗记》根据日本职场礼仪调整角色互动细节,上线首周即登顶当地付费榜。“框架出口,血肉本土”的模式,既保留了中国故事的戏剧张力,又有效解决了“文化折扣”问题。


微短剧出海之路已迈出第一步,但若要跻身文化出海核心阵营,更好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海外观众对中国微短剧的印象尚未彻底摆脱“故事同质化”“剧情俗套”“制作粗糙”等标签。相较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的海外市场规模,相较《黑神话:悟空》在海外获得的掌声,相较于被大英图书馆收录的网络文学作品,当前的出海微短剧在思想性、艺术性、舆论反响和市场认可上还有不小距离。微短剧的“全球之旅”,需要中国网络视听新力量持续奋楫,才能让中国故事以轻盈之姿走向世界,让文化共情洋溢于方寸之间,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5年7月7日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