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蒙古国承诺向中国捐赠的3万只羊,已于9月份陆续到达中国,充分见证了中蒙两国是“可交心、常往来的友好伙伴”。这背后,有中蒙两国影视长期交流合作,推动中蒙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心灵相通润物无声的作用。内蒙古台作为中国对蒙古国开展影视交流合作的主体,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一、发挥地缘优势,开展与蒙古国广播电视交流合作
内蒙古与蒙古国接壤,边境长达4710公里,内蒙古区内蒙古族人民群众与蒙古国人民同根同族同文化。内蒙古是中国对蒙交流合作主体,内蒙古12个盟市和部分旗(县、区)与蒙古国21个省份和乌兰巴托9个区开展结对交流。
内蒙古台积极发挥地缘优势,早在1997年即开始与蒙古国的广播电视交流合作。1997年,蒙古语卫视频道节目在蒙古国乌兰巴托市首先落地传输。22年来,蒙古语卫视频道已在蒙古国21个省市相继落地入户,收视人数突破300万,占该国总人口的95%以上。
2002年,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蒙古语广播在乌兰巴托同步播出,深受蒙古国听众喜爱。为了打造更为符合蒙古国受众语言和习惯的节目,该台又专门制作了“草原之声”这档主要面向蒙古国听众,集新闻、社教、文艺、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广播节目。目前,草原之声广播在蒙古国落地播出,目前已覆盖蒙古国一半以上人口,每天播出8小时节目,是蒙古国听众最喜欢的广播频率之一。
此外,中蒙合资桑斯尔公司还在蒙古国开通无线和有线数字电视服务,并已开通高清信号和宽带业务,其中无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8万。
长期与蒙古国开展合作,使内蒙台积累了一批高度熟悉了解蒙古国受众的收视习惯以及当地生活习俗和语言规律的专门人才,储备了丰富的资源,包括与蒙古国电视台合作的人脉资源等。
二、加强本土化译制,提高节目传播效果
为提高对蒙古国传播效果,内蒙古台成立了专职机构,长期驻扎在蒙古国。2015年,内蒙台成立驻蒙古国影视剧译制工作室;2016年,在工作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影视剧喀尔喀蒙古语译制中心,在蒙古国开展本土化译制工作,邀请蒙古国演员参与分角色配音,运用在当时的蒙古国极少出现的专业对口型方法进行翻译和配音,确保每一部作品实现高水平译制。
5年来,中蒙联合译配了58部影视作品,这些译配节目极易为蒙古国观众理解,具有极大的传播力,不少作品创下蒙古国收视新高,一些作品的主题曲在蒙古国大街小巷传唱。如,2016年播出的《大丈夫》,收看人数均达到55万人次以上,刷新此前蒙古国外国译制剧收视纪录。2017年7月,《生活启示录》在蒙古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第一频道黄金时间首播,收视率达5.93%,高居同期外国电视剧收视之冠,也创造了该台外国电视剧收视历史排名前三名的佳绩。2017年9月,《辣妈正传》收视率达到7.1%;2018年3月,在亚洲影视频道播出的《克拉恋人》平均收视率达到6.3%;2018年,《小别离》在蒙古国收视率夺冠,达到2.9%;《父母爱情》在蒙古国重播近10次,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三、建立联合播出平台,保障节目常态化播出
与蒙古国主流电视媒体共建播出平台,确保译制节目在蒙古国主流电视媒体常态化规模化播出。内蒙台通过租赁时段、赠播等方式,与蒙古国主流电视媒体开展深度合作,播出中国电视节目的电视台,其收视率不断提升,提高了对方合作的积极性。2016年10月,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内蒙台)与蒙古国主流电视台联合开办“电视中国剧场”,实现中国影视节目在蒙古国规模化常态化译制播出。一些蒙古国电视台为吸引观众,也主动大规模播出中国电视剧。截至2019年10月底,蒙古国共有23家主流媒体和4家省市电视台与内蒙台建立了合作关系,蒙古国国家公众广播电视台、蒙古国TV5电视台、蒙古国乌兰巴托电视台、蒙古国教育电视台等30多家主流电视频道和渠道平台播出中国影视节目。
2015年8月10日-2020年8月底,蒙古国共播出(含首播与重播)中国电视剧247部11499集,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影视节目在蒙古国的传播力影响力。
制作精良、贴近生活、充满正能量、展现人性善良的中国电视剧,深受蒙古国观众欢迎和喜爱,是向蒙古国人民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重要媒介,是蒙古国人民了解当代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是中蒙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纽带,为促进中蒙两国友好交流营造了良好氛围。2019年5月14日,《人民日报》第18版头条发表题为《架起一座蒙中民心相通的桥梁》的文章,高度评价中国影视剧在蒙古国传播效果,认为中国影视剧在蒙古国传播提高了蒙古国民众对中国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供稿)
—END—
责任编辑|朱新梅
后期编辑|袁 玥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