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新时代广播电视国际传播

2021-10-10 00:00

分享到





 导读: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表重要讲话,为广播电视和网播视听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联合展台》微信公众号编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闫成胜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年第9期发表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新时代广播电视国际传播》一文。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新时代广播电视国际传播


国家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 闫成胜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从战略高度对我国国际传播取得的成绩及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出科学判断,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以下结合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国际传播实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当前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形势任务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闻舆论工作、媒体融合发展等发表重要讲话,但专门就国际传播工作组织政治局集体学习,并进行系统论述、作出全面部署尚属首次,反映出当前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需要我们从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既可以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题中应有之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是国际传播的主力军主阵地,多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守正创新、扎实工作,初步建起了覆盖全球的传播体系,新闻报道、内容创作、市场培育、技术保障等能力水平显著提升,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得到加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中文和英语、法语、西语、阿语、俄语等六个语种、七个国际电视频道开展国际传播,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充分彰显了中国气派、中国担当。中国视听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2019年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等视听产品海外出口额达1.28亿美元。尽管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口量有所下降,但新媒体海外营销呈强劲增长势头。技术和服务出口也不断扩大,腾讯、爱奇艺、芒果TV、华为视频等国内主要网络视听机构相继开始海外市场布局,参与国际竞争。

微信图片_20211011142039.jpg

uploads/1011/163393369695326408.png  uploads/1011/1633933742107369370.jpg



 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国际传媒领域西强我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视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优势还不明显,份额还比较低。特别是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家形象和新闻媒体的污蔑攻击变本加厉,乱贴标签、中止合作等荒诞不经的事情时有发生,国际传播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应对风险挑战,提高传播效能,增强发展动能,更好肩负起“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微信图片_20211011142059.jpg


      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内涵,不断开辟国际传播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国际传播工作的使命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新要求。


一是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战略传播”是指为实现特定战略利益,动员协调各种资源,向特定目标受众传递信息、施加影响的过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体系,关乎国家发展与安全大局,要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立足中国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实际,充分发挥行业特点优势,通过卫星、有线、无线、互联网等多种形式,构建安全可靠的国际传播体系,保障中国的声音能够及时有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要围绕国家形象构建和话语权建设的中心任务,大力加强国际新闻报道和涉华舆论引导,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提高传播能力和传播实效,更加有力、更加主动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要适应国际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特点,改进传播方式和传播技巧,增强对国际受众的感染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11011142103.jpg

uploads/1011/163393384172595417.jpg uploads/1011/163393387870597598.png



二是加快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国际传播是跨越不同文化体系的信息传播,需要兼顾传受双方不同文化背景和利益诉求,以中国视角观照世界、以世界眼光展示中国。要积极探索具有中国风格、体现人类共同价值的新闻报道和叙事方式,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讲得更生动、更精彩,在与各国受众的情感共鸣中提高传播效果。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理论,为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


微信图片_20211011142118.jpg



三是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影视产品是实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最有效的载体,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是我国开展国际传播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资源。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大力繁荣影视创作,提高专业化、国际化水平,为海内外受众提供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影视作品,实现美美与共、润物无声。在对外传播中以诚相见、平等待人,既开放自信又谦逊谦和,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内容质量,向国际社会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undefined



四是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大旗,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是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际话语权、构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要积极配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阐释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这些职责任务是由我国媒体开展国际传播的目的宗旨所决定的,也是各国政府对本国媒体特别是官方媒体的普遍要求。要积极抢占道义制高点,在涉及民主、人权、安全、发展等重大问题上主动设置议题,在与欧美等西方国家媒体的交流、交锋中不断提升话语能力、赢得工作主动,努力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传播秩序发挥引领作用。


微信图片_20211011142131.jpg



五是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促进民心相通。国际传播与人文交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人文交流可以为拓展国际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果提供有力支持,国际传播可以为开展人文交流、夯实人脉关系创造有利条件。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中外人文交流,深化务实合作。要积极参加广播电视领域国际组织、国际会议等多边交流活动,积极参与规则制定。积极利用国外主流媒体等平台和渠道发声,深化合作传播。要广交朋友、善交朋友,扩大知华友华国际舆论朋友圈。


      三、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担当作为,不断提高广播电视与网络视听国际传播能力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媒体机构需要开拓创新、担当作为外,社会有关方面也应积极参与,提供有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帮助推动实际工作,协助解决具体困难。国际传播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尊重传播规律和经济规律。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管理部门和媒体机构应积极行动起来,统筹发展与安全、国内与国外、当前与长远,胸怀国之大者,聚焦主责主业,促改革、谋发展、办实事、开新局,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微信图片_20211011142146.jpg


uploads/1011/1633934016206341376.jpg uploads/1011/163393404867231715.jpg



(一)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特色战略传播体系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是时效最强、影响最广的传播手段。要依托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和工作基础,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和传播格局深刻变化,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加快构建覆盖全球的国际传播体系。一是扎实做好中央和地方有代表性国际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建设和落地推广工作。突出精品战略,打造精品栏目。通过直播卫星、有线电视和短波、调频、网络等多种渠道在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播出,使中国声音能够真正全天候传播到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减少数量、提高质量,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着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要根据视听媒体特点大力提升国际新闻报道能力,在涉及中国问题和国际重大问题上敢于亮剑、主动发声,以中国视角和表达让国际受众认识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真实的世界,提升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品牌形象,赢得国际社会广泛信任。


(二)大力推动视听文化走出去


微信图片_20211011142203.jpg

uploads/1011/163393411579675332.jpg  uploads/1011/1633934134181004293.jpg



近年来,在中宣部指导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大力实施“走出去”工程项目,广播电视媒体和影视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在推动视听产品国际交流、国际传播、国际贸易等方面取得诸多成绩,收到良好效果。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媒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应该在节目展播、内容创作、版权贸易、产业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创新思路,构建全产业链对外传播体系。一是积极实施“视听中国”播映工程。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应通过中外电视周、电视中国剧场、中国影视专区等多种形式扩大中国视听节目海外播出范围,向海外观众集中展示当代中国、主流价值、百姓生活。地方媒体应充分发挥地缘、人脉、内容等自身优势,创立各具特色的交流项目和媒体品牌。二是积极开展国际化内容创作。优质内容是国际传播的核心要素。要积极鼓励中外影视合拍,为更多国外人士参与讲中国故事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中国影视节目、中国文化元素走向国际,为国外观众喜爱。三是调动社会力量拓展国际市场。目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在加紧修订《中外合拍电视剧管理规定》,为中外合拍创造更加有利条件。组织“中国联合展台”,实施“国际传播内容创作扶持计划”,协助国内企业拓展国际营销渠道。相信这些举措能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四是深化媒体产业合作。产业合作是带动视听内容产品走向国际的有效途径。随着媒体技术水平和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影视公司和互联网企业着手拓展海外市场,业务范围不仅限于节目制作与销售,还包括有线电视、IPTV、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深化媒体合作产生长远积极作用。



微信图片_20211011142236.jpg


(三)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把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应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按照中央“重整外宣流程、重塑外宣业务、重构外宣格局”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让更大市场主体参与到国际传播中来,不断深化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要坚持法制思维、辩证思维,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出更多创新性政策措施,为国际传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进一步加强宣传、外交、财政等部门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的沟通协调,构建上下联通、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习主席在讲话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做国际传播工作,主要负责同志既要亲自抓,也要亲自做。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国际传播知识培训,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形成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尊严形象的良好氛围。各级党校要把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作为重要内容。要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提高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上述要求必将对全社会国际传播意识的增强和能力提升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国际传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在理论研究、新闻报道、内容创作、渠道建设、媒体政策、市场开发、用户维护、效果分析等各个方面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不断壮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人才队伍。需要在加强自身能力基础上自觉协助党政部门开展工作,为全社会国际传播能力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微信图片_20211011142240.jpg


习近平主席见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与希腊总理府办公室通讯与媒体总秘书处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国际传播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国际传播的杰出实践者。每次出国访问,都把公共外交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精心策划、精心实施,为全国党政领导干部和媒体工作者做出典范。习主席曾多次见证中外广播电视合作协议签署,出席中俄媒体年重要活动,为中国-东盟媒体年和第四届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发贺信,对深化中外媒体合作、促进民心相通寄予殷切期望;2013年3月出访坦桑尼亚时,对国产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译制成斯瓦西里语在当地播出给予高度肯定;还多次把国产优秀电视剧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对广播电视工作者是极大鼓舞。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引下,中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国际传播必将展现新作为、开辟新境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