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国际传播中心于2023年10月下旬正式启动共建“一带一路”10周年大型国际传播行动《一路相连•双城记故事》,同时成立湖北高校国际传播联盟。以此为契机联动各高校精选留学生的双城故事,国际传播中心推出的《一路相连·双城记》成为该行动颇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芝麻开花》《叶卡瑟琳娜的毕业论文》《追光记》《苏坦和他的兄弟博士团》《学开高铁的“洋鲁班”》等5个故事也于2023年12月陆续推出。
由湖北国际传播中心推出的《一路相连·双城记》是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国际传播行动的特别节目,该片以留学生视角的双城叙事方式进行采访拍摄,呈现出中国与世界民心相通、文化交融、共同发展的精彩图景。是一次国际传播的创新实践,遵循并契合了“轻传播”时代的媒介规律,将个体化、区域化叙事融入到全球脉络之中,呼应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一、“他”视野、具身化与“平视”
国际传播是一场跨文化的沟通,如何建立起传者与受众之间的联系,以“高关联”“低折扣”的作品传播文化与思想是关键所在,《一路相连•双城故事》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节目以外国留学生作为故事的主角,聚焦五位留学生在武汉及其家乡城市的故事,在讲述中以“他”视野发掘两个城市的交集、两种文化的链接。更具说服力的是,节目采取亲历者“在场”的叙事方式,观众跟随主角深入到中国莫桑比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印尼的中国光纤工厂、中欧班列始发站等地,以具身在场的方式,溯本求源呈现出真实可信的物象细节,为国内外目标受众搭建起熟悉的空间场域。最后,讲述时持以平视角度,比如《芝麻开花》短片中讲述农业援助经济欠发达的莫桑比克,也真实记录了莫桑比克当地人的淳朴与乐观,力图在作品中展现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从而达到文化的融通与对话。
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演绎
五部短片从五个不同层面生动演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节目中,五位留学生分别呈现了中国农业援非、中俄贸易、中国光纤落地印尼、中巴教育交流等话题,这些看似自然随机的话题背后传递出节目组的匠心设计与深度思考:农业、经贸、科技、教育,均是与人类命运休戚相关的全球性重大议题。通过这些议题,五部短片描摹出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生动景观,以及中国发展带给世界的机遇与福祉。以短片《学开高铁的“洋鲁班”》为例,展现了中国技术与中国智慧正在跨越山海,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新驿站”,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与亚、非、欧国家和地区共享,成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去的一张“国家名片”。
五个鲜活的故事见证着中国速度、中国效益,更有中国对世界的责任担当。同时,短片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新时代中国的国际视野以及中国对外合作的框架,亦由此可见一斑。此外,“双城故事”并没有单独停留在中国叙事层面,对于另外一个城市也给予大量笔墨,莫桑比克的城市景观、印尼的城市变迁等等,尤其是在印尼“叫网约车”“点外卖”“打视频电话”,这些中国百姓生活的日常场景也正在变为印尼人的日常生活,中国故事正在成为并继续催生着新的全球故事。
三、年轻态、共情性与中国话语的吸引力
五部短片的整体话语表达以一种符合年轻人文化审美的叙述方式与话语姿态,通过挖掘和呈现“双城”故事中丰富的情感内核,引发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情感共鸣。可以说,五部短片典型体现了短视频时代的视听美学:日常化、互动化、轻喜剧化。片子通过生动流畅的蒙太奇语言,展示了中国式全球性话语的吸引力。《追光记》中,留学生介绍朋友圈与直播;《叶卡瑟琳娜的毕业论文》既有购物“砍价”的普通大众日常生活,也呈现了大学生准备毕业论文时的“焦虑”;与此类似的情节也体现在巴基斯坦博士实验室做实验的情景之中。可以说,几部短片既关注到中国流行的生活方式,也对全球年轻人共同面临的学业、事业图景给予观照,容纳了年轻人的心灵图谱和精神情感的成长,这些话语表达模式均能够激发不同国度与地区年轻人的共情与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