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自2014年国家公祭日设立以来,十年间,江苏广电总台共采访了100多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受访时的平均年龄接近90岁。纪录片《见证》选择了其中十位曾参加国家公祭仪式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包括夏淑琴、李高山、向远松、陈德寿、艾义英、姚秀英、岑洪桂、周湘萍、杨翠英、葛道荣,再一次聆听他们的证言,再一次带我们见证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南京大屠杀。本片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口述为核心叙事载体,探讨守护、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2024-10-23 13:24
火焰蓝,只为你着迷
网络纪录片《火焰蓝,只为你着迷》带你征服烈火,踏浪逐焰,激荡青春心弦,谱写令人着迷的热血诗篇。《人民日报》7月18日专栏刊文《记录第一现场反映平安中国》肯定《火焰蓝,只为你着迷》具有"原汁原味"的艺术特色,给观众贴近现场的视听体验。 广电总局《广电视听评论》专刊肯定该片“无滤镜展现人间真实,充分诠释了一档纪实节目的责任和使命,值得出圈、破圈”。 本片全方位展现新时代消防员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逆向而行的“火焰蓝”精神,还原神圣职业光环下的一个个血肉之躯,普及消防知识,唤起并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上线以来,《火焰蓝,只为你着迷》多次冲上B站纪录片热播榜,该片也在江苏IPTV平台上线播出,深受观众欢迎与好评。
2024-10-23 13:16
非遗有新人
双语微纪录片《非遗有新人》追寻千年文脉的足迹,聚焦青年一代传承、保护、发扬的生动实践,透过个体故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青春力量”,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非遗新人新貌。选题涵盖传统技艺、民俗、传统美术等类别,地域包括江苏、北京、新疆、福建、浙江、江西等全国各地。在呈现方式上,该片选择了更轻量级、更年轻态、更网络化的微纪录片形式,不遗余力地挖掘直抵人心的小故事,还原原汁原味的小细节,让这部“非遗新青年图鉴”充满情感张力和精神共鸣。该纪录片于大屏小屏、境内境外联动播出,获评国家广电总局优秀国产纪录片,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推优,入选“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络主题宣传十大重点宣传项目。
2024-10-23 13:06
大医刘承基
本片讲述了百岁名医刘承基仁心仁术、创业创新,为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不懈奋斗的故事。该片通过走近刘承基教授及其身边人,用讲述、照片等形式呈现了刘承基教授传奇而卓越的百岁生涯及中国神经外科事业一代代守护者的传承发展,赓续前行。 本片先后在荔枝新闻、看看新闻、南方+、上游新闻、我苏网推送,在江苏卫视、江苏城市、江苏国际三个电视频道播出。全网播放量超1200万,好评如潮。此外,南京大学还专门组织近千余名医学院师生集中观看该纪录片,学习刘承基教授的爱国精神,师生们深受触动、收获颇丰。刘承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兼容并蓄、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是我们向国际观众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最佳范本。
2024-10-23 12:58
吉林宝藏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的讲话精神,系列微纪录片《吉林宝藏》于2024年1月1日上线播出。 项目以“吉林省馆藏文物文献”为媒介,用微纪录片形式,寻吉林文宝遗珍,以“吉林宝藏”为媒介,讲述吉林历史,传播吉林文化,传承中华文脉。 节目播出以来受到广泛好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播出30期中,央媒各平台发布的“吉林宝藏”系列达88条,其中,《百花生艳 花好月圆》《时光里的辽塔》《清乾隆祭祀松花江用铜水禽》等18部作品被评选为媒体央视号优质稿件top5。
2024-10-22 10:48
乘风·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蹲点观察
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当前两岸形势复杂,民间交流受到影响,让广大台胞全面了解台胞的事业与大陆经济融合发展的真实情况显得尤为重要。以此为创作背景,该作品通过对话五位台胞,将台胞把握大陆机遇、实现自身发展的故事娓娓道来。该作品选取五个不同时期西进大陆发展的台胞,讲述他们抓住大陆体育经济、高铁经济、美丽经济、休闲经济、特区建设等机遇融合发展的实例,以此展现福建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
2024-10-21 15:31
《美味缘是您》
《美味缘是您》是澳广视在2023年举办的「电视剧剧本创作及制作比赛2023」的「最佳剧本」获奖故事,由澳广视出品,香港导演陈德森担任制作顾问,编剧及导演花天亮带领的团队制作;电视剧以澳门为背景,故事围绕着寻找回忆的味道为主轴,结合中葡文化的元素,以美食触发异地情缘为题材,充分展现澳门作为“创意城市美食之都”的独特风采。故事讲述向往澳门的葡国女孩来到澳门寻找爷爷失传已久的菜色,透过美食及中西文化触发一段异国情缘,最后发现菜色背后的感人故事。
2024-10-21 15:06
《魅力小城—澳门》
一个广州大小,等于约227个澳门。这个小城,有什么魅力每年吸引过千万的游客到访呢?由本土美食、历史城区、全城盛事、特色博物馆的四方面出发,细说澳门。 四百年的文化融合,随着时代的变迁,澳门的景色亦一点一点地的变化。澳门的显著特点就是多元性,通过长期的文化磨合而形成的风格。 澳门虽小,但认识澳门需时,享受澳门,感受澳门,从影片中,或可以认识到每年上千万的旅客,是怎样发掘到澳门的美,以及其到访澳门的理由。 这些历史悠久的中西文物建筑、多国美食、盛事活动、博物馆及历史遗迹,可以感受到中西文化是如何澳门交融、融合,而发扬光大的。让我们透过影片由一个小小的葡挞说起⋯⋯
2024-10-21 15:03
《“玉”见同心圆》
这是一部入选由中国文联主办的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大会优秀作品的纪录片。该片借助安徽凌家滩遗址的发掘工作,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大方向,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自古以来的整体性。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的图案设计融入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的“同心圆”玉双连璧造型元素;同时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吉祥物设计原形,与安徽凌家滩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两次盛会都是用玉向世界讲述中华文明的悠久和灿烂,展现中华民族“天地相合,人心大同,美美与共”的价值观。
2024-10-21 14:49
云南·石屏 花腰彝刺绣
石屏彝族(花腰)刺绣是流传于红河州石屏县北部山区哨冲镇、龙武镇及大桥乡花腰聚居村寨的一种民间传统艺术,是红河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案以红色为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蕴藏世间万物、宇宙星辰,其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产品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其中又以妇女刺绣服饰“花口索塔”最具代表性,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 穿针引线之间,一幅幅生动的图案就栩栩如生地在布料上展示出来。在石屏这块热土上各民族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也让这里的每一幅刺绣作品都独一无二,它们包罗万象、做工精巧,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和智慧。这用针尖描绘出来的石屏之美,宛如一朵朵绚丽绽放的民族团结之花。
2024-10-21 11:23
金庸先生与无量景东的时空对话
今年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在2024年4月28日中国香港举行的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论坛上,景东县作为《天龙八部》开篇中所提的琅環福地无量玉璧之所为受邀之列。 短视频创新视角,紧扣金庸先生小说创作主题“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围绕着他与无量景东的百年渊源以及产生的积极影响展开了跨越山海的时空对话。短视频以无量景东为第一人称,用丰富的视频语言,把景东县的生态自然、历史文韵、古茶佳茗、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美丽景象、独特魅力向金庸先生娓娓道来,体现金庸先生从未神游景东无量山,却对其魂牵梦萦,泱泱家国情怀早已穿越时空,跨越山海,相融于绵延无量,绽放着鲜活的生命力。
2024-10-21 11:08
四季梯田
本片从哈尼梯田的四季为结构,通过梯田自然景观与哈尼族的农耕礼俗文明的结合,展现哈尼梯田春夏秋冬之美。 春季:着重展示秧苗新绿的梯田里,“开秧门”、春耕、插秧等习俗; 夏季:着重展示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梯田里,哈尼族载歌载舞,以及欢度六月年的风俗; 秋季:着重展示一望无际油画般的金色梯田里秋收,以及哈尼人欢度十月年等风俗; 冬季:着重展示雪中梯田,晴天明镜般的梯田,以及哈尼人“天人合一”代代相传的自然观。
2024-10-21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