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中国微短剧应用已广泛覆盖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份额保持在80%以上,海外短剧应用90%以上具有中国背景。那么,海外有哪些国家正在发展本土的短剧平台,这些平台又在如何发展,是否会给中国出海企业带来“危机”?
微短剧是中国网络视听文艺新业态,自2022年8月Reelshort率先出海以来,中国微短剧国际传播数据呈指数级增长。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海外微短剧应用数量突破300款,累计下载量12.21亿,累计应用内购收入22.58亿美元(不含广告等其他收入),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印度、韩国、日本、德国、乌克兰等国家也竞相推出短剧平台,积极开拓短剧全球市场。 中国微短剧平台服务出口收入
印度Kuku TV成为下载量第三的短剧平台
印度主流媒体公司Mebigo Labs推出短剧App Kuku TV,于2024年10月上线,现已成为印度最大的短剧平台。 Kuku TV制作印度本土超过95%的短剧。制作语言超过7种,下载量超一亿,付费用户超900万。Kuku TV采取本土化策略,辐射文化亲缘性高,对宝莱坞和印度电视内容有较高接受度的市场,比如东南亚市场等。同时瞄准全球范围内使用印地语、泰米尔语和泰卢固语的印度裔社群。 2025年7月,Kuku TV单月下载量突破1000万次,仅次于ReelShort、DramaBox,进入短剧平台下载量第一梯队,与第二名DramaBox仅相差116万次。 此外,Kuku TV上线的中国短剧深受喜爱,最受欢迎的中国短剧题材是家庭题材。 韩国短剧平台VIGLOO已上线近百部韩国原创多语种短剧,目前已出海美国,计划打造100部美国本土短剧,不久的将来,可能和中国平台形成竞争局面。 韩国举办“首届亚洲微短剧大奖”,提升韩国短剧话语权。2025年5月28日,釜山电视节主办“首届亚洲微短剧大奖”,设置了最佳作品奖、区域市场突破奖、最佳AI应用奖等10个奖项,激励中日韩三国微短剧在内容、市场、技术上全面提升。中国《云中谁寄锦书来》等多部微短剧作品、演员及公司斩获多项大奖。 目前日本短剧平台尚在出海起步阶段。日本BUMP平台从2025年3月4日开始启动海外投放业务,目标市场是是美国、中国台湾和韩国,已投放11部字幕版、5部配音版作品。 德国游戏和文学公司Inkitt于2023年11月进军短剧市场,其旗下品牌CandyJar TV(原名GalateaTV,于2025年5月更名)推出首部短剧《Beautiful Mistake》,尽管剧情节奏较慢,但首月累计营收突破10万美元,半数以上收入来自美国市场。CandyJar TV通过哲学、历史等本地化内容和精准的用户需求匹配,在海外市场取得一定成功。目前,CandyJar TV市场表现较为平稳,2025年7月,其下载量为40万次,收入约为200万美元。 My Drama是乌克兰Holy Water Limited公司推出的短剧平台,于2024年4月上线,用5个月时间便获得超过100万用户,创造了300万美元的营收。 该平台短剧题材丰富,其中70%为乌克兰本土自制剧,30%为译制剧,“Asian”分类专门收录中国热门短剧。 My Drama融合了短剧与AI聊天机器人功能,用户在观看短剧的过程中,可以与获得真人演员形象授权的AI机器人进行实时互动,显著提升用户参与度和沉浸体验。平台还在脚本创作和翻译配音中应用了AI技术,以提高制作效率。其“互动游戏+网文+短剧”的矩阵模式,以及AI技术的融入,使其在内容创作和用户体验上具有独特优势。 尽管美国通过高投入、大制作、工业化、娱乐化等方式,在全球传统影视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目前还未形成短剧的市场意识,尚无本土短剧APP。韩国短剧平台未来或与中国形成竞争
日本着手推动本土短剧出海
德国CandyJar TV进入美国市场
乌克兰My Drama利用AI提升沉浸体验
美国尚无本土短剧APP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