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相遇在中国》:一部照进历史照亮未来的民间外交影像史

2020-12-14 00:00

分享到


几对跨国同学朋友、几对跨国师生师徒、几对跨国婚姻的夫妻,几组跨国同行同事,几组跨国故交世交,一张张真诚朴实的面孔、一段段相知相识相交的人生故事……五洲传播中心出品的35集短纪录片《相遇在中国》,用一幅幅朴实无华的画面,一段段普通隽永的生活小事,用40多年来中外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伟大变迁、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的历史进程、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之花的绚丽绽放,在众多同类节目中,格外清新,令人瞩目。11月30日起,该片通过USA Today与美国观众见面,12月1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以下视频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五洲爱纪录



一、以中外民间交往的独特视角,巧妙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成就


       中外民间交流是改革开放大潮中一支不易察觉的涓涓细流。《相遇在中国》通过外国友人的视角,用人们不易发现的历史细节,讲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成就。如,第23集《深圳的共同建设者》讲述美国人迪克·霍利菲尔德1993年来到中国深圳,与中国人邓先智相遇成为同事和工作伙伴的的故事。在深圳的长期工作,让他亲身经历了深圳30年来的巨大变化。他由衷地感叹说:“深圳或许是地球上最令人兴奋的城市了,你无法想象她的发展有多惊人!”“最让我惊叹不已的,不是这里发生了多少变化,而是发生这些变化的速度!”“深圳的发展速度是任何人都始料未及的,发展速度之快甚至都会让你觉得不真实。”“这个发展速度真让人叹为观止。”美国医生理查德·乔纳斯则亲身经历了上海浦东地区和中国儿童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第27集《新“心”相印》通过讲述美国医生理查德·乔纳斯1986年来到中国上海,与中国同行一起工作改善医疗服务的故事。30多年后的今天,浦东已经成为上海发展最快的地区,其变化之大令乔纳斯惊叹。他说:“上海变化实在太大了!最早在这里建医院的时候,都是菜田,而现在变成了曼哈顿!”当年他参与建立的儿童医院,已经成为全世界心脏手术量最大的医院,从原来每年只做几百例心脏手术,到现在每年可以做3700-3800例心脏手术。第7集《中美友谊合奏曲》讲述美国指挥家大卫·斯特恩与中国大提琴家王健友谊的故事,呈现了中国在音乐领域的快速发展。1979年,大为·斯特恩随同父亲前往中国访问,当时北京上海很少有音乐厅,而现在中国大城市的音乐厅、大剧院增长速度世界第一。大卫说:“我感到中国观众的欣赏能力已经越来越高。现在中国观众的年龄段,比欧美的观众群体要年轻很多。”。第9集《塞纳河畔遇知音》中,讲述了法国摄影家阎雷通过摄影见证中国社会变迁的故事。1979年,阎雷开始通过摄影的方式记录中国。阎雷说:“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或许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化。”可以说,《相遇在中国》就是一部从外国人亲身经历的视角观察中国变化的原生态记录,真实、可信。


 
 


二、以美美与共的缤纷故事,工笔描绘文明交流互鉴的精彩画卷


       文明发展的动能来自交流对话与学习互鉴。《相遇在中国》通过讲述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民间交流合作,揭示了文明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创新发展的规律。如,第5集《当英国古堡遇到中国园林》讲述了英国霍德华城堡馆长克里斯·里奇韦和中国苏州园林博物馆馆长薛志坚交流中西园林艺术,促发里奇韦建立一座吸收中国园林艺术的新园林的想法。他说:“两座园林好像完全是两个极端,一个面积超级广大,一个却在围墙之内,面积有限。但是仔细观察,两座园林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在远景和近景上有同样的审美。”而建设一座中西合壁的新园林,将是一次中西方园林艺术思想的一次重要对话;薛志坚认为,这场对话将使中英两座园林艺幅画画进了自己的画中,并在欧洲举办徐里个人作品展,让更多西方观众认识中国绘画艺术。在第29集《传统焕新三人行》中,塞尔维亚、德国和中国三位年轻艺术家,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三种不同的文化底蕴,各有优势,他们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切磋,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他们用理念新材质设计的“飘纸椅”,在米兰家居展上获得全场大奖。为了推动中西手工艺术的交流互鉴,他们还开办了一家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图书馆,把中国传统手艺、工艺的材料、过程,免费公布给世界各地的设计师。


 



三、以纵横交错的叙事结构,温暖呈现中外民心相通的感人故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相遇在中国》讲述了35组中外民间友好交往的真实故事,生动呈现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温暖画面。35组普通人物,35个小故事,一次偶然的相遇,一段必然的相知,一辈子的彼此成就,平淡而真实、淳朴而真诚、宁静而温暖,给人启迪,与人温暖,令人回味。


       有的故事侧重于惺惺相惜和事业上的相互成就。如第24集《黑暗里都那束“光”》讲述了英国牛津大学医生柯林·布莱克默爵士与中国医生濮鸣亮之间长达40年在工作上互相提携互相成就的故事。1981年,柯林爵士来中国进行神经科学研究。当时,西方人对中国抱有一些偏见,认为中国人不是很友好;但他认为,中国人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一样,忠诚可靠,充满着真情实意。年仅23岁的北京大学技术员濮鸣亮与柯林教授一起工作,与他成为好朋友。40年后的今天,濮鸣亮和柯林之间的合作研究一直在持续,他们最新合作项目就是治愈儿童弱视。第25集《植物界的中非合作》讲述了武汉大学植物学教授王青峰和肯尼亚植物学家罗伯特·格图鲁在学业事业上的互相帮助的故事。当年,王青锋教授帮助罗伯特到武大留学;学成回国后,罗伯特与王青峰教授开展跨国生物多样性合作研究。罗伯特深有感触地说:“我非常感激能结识王教授。我从王教授那里感受到的激励和热诚,足以支撑我这一生的植物学研究。”美国医生乔纳斯和刘锦纷共同致力于以更好的医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他们的友谊长达30多年。刘锦纷对乔纳斯医生的帮助铭记于心,他说:“我们不能忘记乔纳斯医生对中国先天性心脏病事业的贡献。我也非常珍惜我们之间的这段友谊。”

 

       有的故事侧重情感交流亲如一家。如,让美国人迪克和中国人邓先智之间建立了亲如家人的温暖关系,邓先智对迪克的栽培之恩铭记于心,他说:“他对我这一辈子职业生涯影响非常之大。他当时就像父亲教孩子一样教我。”在中国音乐家王健和美国音乐家大卫之间,也建立了家人般的情感。王健回忆他在美国受到大卫一家人的关心照顾,充满感激地说:“这家人就是我一生当中的亲人。”在法国摄影家阎雷和中国艺术总监那日松之间,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阎雷说:“那日松是我一辈子的朋友”,那日松则说他们之间就像亲兄弟一样。


       有的故事讲述跨国婚姻的相知与和谐。如,第六集在《情定茶乡》中,美国人类学家美国布莱恩·柯比斯和中国云南姑娘苏玉亩,因为茶叶相遇相识相爱,最后走进婚姻殿堂的故事。在第28集《筑爱中国》中,德国女生蓝冰可和中国青年董灏因为建筑艺术而走到一起,他们因为中西文化和思维的差异而相互吸引,他们利用中西文化互补的优势设计出了中西合璧的村落式幼儿园,深受人们的喜欢。董灏和蓝冰可都非常珍惜并享受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认为他们的婚姻更是天作之合,好到极致。



       这些纵横交织的中外民间交流交往故事,有的发生在40年前,有的是新时代的新鲜故事;有的是医疗科研教育领域的故事,有的是环保非遗故事;有的是生活故事,有的是创业故事;有的是师生师徒关系,有的是同事同行关系,有的是同学伙伴关系,有的是夫妻家人。他们的人生,如同浪花奔腾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潮流中;他们的故事,如同百花盛开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花园中;他们的见证,如果温暖的灯光照耀鼓励着人们以更加开放包容互敬互爱的心胸走到一起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