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图标

中文/English

短视频《新中国之歌》海外热播解密——“新主旋律短片的国际影响力论坛”观点摘编

2021-12-14 20:46

分享到

     导读


     2021年11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了“新主旋律短片的国际影响力论坛”,探讨短视频《新中国之歌》的创作与国际传播做法与经验。《中国联合展台》微信公众号现摘编论坛精彩观点,敬请关注。


短视频《新中国之歌》


视角独特 全方位推送


图片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蒋为民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蒋为民分享了该片的创作过程。她说,《新中国之歌》成功之道,核心在于邀请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克里斯拍摄,真正做到以他者视角展示外国青年眼里的中国,从而使作品在海外引发共鸣。其次,《新中国之歌》的风格和调性兼具了中国纪录片的理性思考与外国导演的个性化表达,既基于现实又生动活泼,从而获得了极大的传播力。最为重要的是,该片的创作体现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们,对于新中国崛起的共鸣。片中重现了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三个版本:在当年的电影中,在抗日的中华大地上,以及流传到美国之后的不同版本,形成音乐的历史和现实、清新与厚重交织,汇成一曲激荡人心的旋律。


图片


短视频《新中国之歌》指导老师、制片人奥黛认为,《新中国之歌》采取解说视频方式表现主题,这是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类型,它简洁明了地解释事件,使观众即使之前没有相关的知识也可以理解内容,这是最重要的。其次,《新中国之歌》以写日记的定格动画形式对中国国歌的创作过程和传播加以解说,既有趣又富于沉浸感。同时,短片以西方观众未曾了解的“新”故事入手,增加或刷新了海外观众的认知。如,《新中国之歌》直接点明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观众还可以通过快速在线搜索核实事实,对这段历史获得新的认识。第三,短片采用的定格动画形式和轻快解说语气,不仅在短时间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还让观众在轻松中了解“故事”。第四,短片为西方观众确定了更容易理解的语境。《新中国之歌》的开场画面,即使西方观众可以快速定位故事所在的时期,更便于理解同时期在中国发生的故事。第五,该片遵循“要展示,不要讲述”的原则,只展示历史事实而不做观点灌输,给观众想象和自己得出结论的空间,颠覆了许多人对社会主义国家只重宣传而轻看艺术的错觉。第六,有吸引力的标题。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团队赋予了短片一个十分中国特色的名字——《新中国之歌》。


图片


雅文传媒总经理王政对该片在国内外的传播进行了分析。该片全网浏览量达到1.6亿次,以国人、海外华人为主。在中国网为全网首发,微博中国网、共青团中央、紫光阁等在内的80多家媒体对短片进行了转发和二次剪辑等多种形式的传播。话题“影响世界的《新中国之歌》”登上了微博热搜,首发日国内平台用户浏览量达到8100万次,用户互动总量接近12万次。主流媒体、大使馆官媒、外交部发言人、高校官微、自媒体及网络大V等多方转发,扩大了该片的影响力。两微一端影响力最大,且微博平台最具促成此类短视频热议和互动的优势。

在海外, 雅文通过海外新媒体矩阵、与华人论坛联动和在海外新闻网站发稿进行全方位传播,从在YouTube多个频道的曝光,到雅文自营Facebook页面、北美华人艺网等华人论坛,再到美联社、雅虎新闻、每日先驱报、美国福布斯电视台等知名新闻媒体网站,短视频《新中国之歌》实现了在英、美、加、澳等全球121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播,累计覆盖6亿人群,曝光8000万次。


着眼共性共鸣

提高国际传播的可信性和接受度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姜申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姜申副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叙事在短片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短片改变了通常叙事采用的第一人称,而是以外国人的口吻去讲述一个中国故事,增强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对话的亲和力,利于提高外国观众的认同感,持续改善传播的可信性、有效性和接受度。此外,针对当前外国导演在有关中国文化传播中存在同质化的问题,《新中国之歌》的主创人员在叙事上拓展了外延,寻找不同地缘文化中的共性:每个国家都曾经历坎坷的历史和命运的转折。让外国观众理解中国的不易、中国的奋进,从这个基础上再去讲中国的成绩,减少外国人对中国的恐惧、担心、忧虑等等,这正是我们未来进行有效国际传播要考虑的因素。


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何威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何威副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共鸣”在跨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在《新中国之歌》中,美国黑人歌手在反法西斯战场上用普通话唱响中国国歌的片段,引发了国内外观众的情感共鸣。因为人们不仅仅只有民族国家的身份,还有很多其他的兴趣或是共同利益,或是共同的价值观念,这些因素能够在不同民族国家人民中产生共鸣。在跨文化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不仅仅是向外国人推送我们想说的,而是让他们真正理解和认同我们所说的。在对外传播中,要抓住价值、情感、利益等更多方面元素,形成更多的共鸣,达到更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发挥短视频优势

加强短视频国际传播


图片

中国传媒大学赵晖教授(左)


中国传媒大学赵晖教授分析了短视频在传播中华文化中的价值和作用。第一,国际传播新格局下的新视频理念建构。她认为,目前我国在国际传播格局当中所遇到的误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立体多层的内容矩阵,内容过于单一和主观化,缺乏在国际主流市场中受到各国观众、用户喜欢的视频产品;二是缺乏平等互动交流模式;三是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话语表达体系;四是缺乏精准、有效的传播方略。目前,短视频在国际传播新格局下表现出极大活力,不仅在视频数量上,最为核心的是其有效的到达率。短视频依托社交媒体,搭建社群,有效形成了海外中华文化朋友圈,使文化内容变现和价值变现得到有效拓展。

第二,短视频助推中华文化内容的国际传播,社交媒体成重要平台。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达人”将涉及中华文化的内容进行垂直生产,实现了“破圈”传播。另一方面,主流平台也越来越注重利用短视频在国外形成有效传播,借助自媒体的力量进行表达,获得了更好的传播效果。

第三,短视频国际传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文化差异比较大,传播内容依然受限;二是个体创作力量不足,需要寻求更多更大平台的支撑;三是短视频行业整体品牌意识薄弱,缺乏全面的市场开发,和严谨的规则意识以及有效的运营能力,面对海外复杂的市场环境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图片


图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