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遗韵-模戳印花布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英吉沙县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在这座“新城”,流传着许多的“老手艺”,英吉沙小刀、土陶、模戳印花布、达瓦孜被列为囯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新疆维吾尔族的印染技艺历史悠久,英吉沙县被誉为“模戳印花布故里”, 其木戳印花布工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以前。英吉沙的土布匠心独具、造型精美,深受中外艺术界和收藏家喜爱。刻章、选布、上浆、印花、漂洗……这项技艺蕴含了维吾尔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追求。
2024-09-18 12:49
丝路遗韵-高空达瓦孜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自古以来便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英吉沙县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在这座“新城”,流传着许多的“老手艺”,英吉沙小刀、土陶、模戳印花布、达瓦孜被列为囯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达瓦孜在维吾尔语中意为“高空走索”,其历史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表演者在数十米高空的绳索上展示各种杂耍技艺,集惊险、艺术、观赏于一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达瓦孜表演在交融互鉴中不断创新发展,将传统杂技里的蹬独轮车、椅子倒立、顶碗、倒挂金钩等元素融入了表演中,使得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4-09-18 12:42
《纸御风华》——非遗走进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查干湖景区大汗蒙古风情园这片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上,《纸御风华》如同一朵璀璨的非遗之花,为景区增添了无尽的魅力与色彩。这场表演将郭尔罗斯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模特走秀完美融合,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郭尔罗斯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其细腻的线条、生动的图案,无不彰显着匠人的智慧与匠心。当这些精美的剪纸作品以服装的形式出现在模特身上,随着她们的步伐在舞台上缓缓流转,仿佛每一剪都剪出了历史的深度,每一线都绘出了文化的韵味。 《纸御风华》不仅是一场文化的展示,更是非遗进景区的一次成功实践。它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景区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真正做到了景上添花。
2024-09-18 12:22
《赞引松工程》——非遗走进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好来宝艺术的新颂歌。在查干湖引松广场的广阔舞台上,一曲充满激情与赞美的《赞引松工程》响彻云霄。好来宝,这一蒙古族的传统说唱艺术,以其独特的韵律和生动的叙事方式,将引松工程——这一惠及民生、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娓娓道来。视频讲述了郭尔罗斯“引松工程”发起人傅海宽的故事,表演者以精湛的技艺,将引松工程的宏伟蓝图、建设历程以及它对当地生态、经济、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歌声中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歌颂,也有对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佩,更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赞引松工程》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人们在欣赏好来宝独特魅力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水利工程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2024-09-18 12:08
《陶克陶胡》——非遗走进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陶克陶胡》——郭尔罗斯民歌在查干湖景区的璀璨绽放。在查干湖景区的契丹岛百花园内,一首悠扬的郭尔罗斯民歌《陶克陶胡》悠扬响起,为这片自然与人文交织的胜地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色彩。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陶克陶胡》不仅承载着蒙古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在契丹岛百花园的演出中,由多位非遗传承人共同演绎的《陶克陶胡》更是将这份文化瑰宝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歌声仿佛穿越时空,将观众带回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 此次《陶克陶胡》走进查干湖景区,不仅是一次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展示,更是一次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它让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近距离接触到蒙古族丰富的文化遗产,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2024-09-18 12:02
《蒙古族长、短调民歌、呼麦组合》——非遗走进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查干湖野鸭湾这片自然生态的瑰宝之地,一场蒙古族长短调民歌与呼麦组合的精彩演出即将上演。这场文化盛宴汇聚了蒙古族音乐的精髓,将带领观众领略草原儿女的豪情与柔情。 首先,短调民歌以其明快活泼的节奏和贴近生活的歌词,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与情感世界。随后,悠扬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缓缓响起,其旋律悠长、意境深远,仿佛能穿越草原的辽阔,直击人心。 而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呼麦组合的表演。呼麦,这一蒙古族独有的演唱形式,通过一人同时发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营造出神秘而震撼的听觉效果。在野鸭湾的舞台上,呼麦艺术家们将用他们独特的嗓音,为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 这场蒙古族长短调民歌与呼麦组合的依次表演,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在查干湖野鸭湾的见证下,蒙古族音乐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现,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独特韵味。
2024-09-18 11:54
《金珠尔》——非遗走进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非遗之音,荡漾查干湖畔。在风光旖旎的查干湖景区,一曲悠扬的郭尔罗斯民歌《金珠尔》从竹筏上缓缓响起,为这片自然美景增添了无尽的文化韵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聆听。歌曲由省级非遗传承人王达古拉倾情演绎,她以清亮而深情的嗓音,将《金珠尔》这首经典民歌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包嘎日迪的精湛伴奏更是为整场表演增色不少,琴音与歌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的音乐画卷。 此次非遗进景区的活动,不仅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郭尔罗斯民歌《金珠尔》的竹筏表演,更是成为了查干湖景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非遗文化在旅游中得以传承和弘扬。
2024-09-18 11:19
《冬捕欢歌》——非遗走进吉林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蒙古族人冰上冬捕生活的舞蹈盛宴。《冬捕欢歌》不仅是一场舞蹈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在查干湖景区的渔猎文化博物馆,这座我国唯一以渔猎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门前,蒙古族人民冰上冬捕的古老生活方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冬捕欢歌》以蒙古族冬捕的整个过程为线索,通过“破冰”、“撒网”、“收网”、“庆丰收”等场景的演绎,展现了蒙古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与勇气,更是对蒙古族人民冰上冬捕这一古老而神秘生活方式的生动再现。 一场非遗与旅游融合的探索之旅,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把美景用非遗的方式诉说,让非遗在如画的美景中传承。
2024-09-18 11:11
山海之战
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先, 将山海神兽打造为自主IP,以真人实拍加上影视特效,三维特效和物理物效技术,制作出具有话题性的的真人实拍+CG特效短片。故事主要讲述异兽世界的神兽五尾,由于生性残暴,除了灭绝异兽世界各种物种外,更入侵人类世界大肆破坏,人类仅存最后一支战斗部队,为了保卫自己家园,必须奋力一战,战胜神兽的故事。
2024-09-18 10:58
追寻——吉林红色记忆
吉林,一片被无数革命志士鲜血浸染过、被无数奋斗者汗水浇灌过的土地,“红色”是她最厚重的底色——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她的光辉历程,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屹立新时代的潮头,“追寻”的意义,在当下依然难能可贵,它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信仰的力量,从“摇篮”再出发。 系列微纪录片《追寻——吉林红色记忆》依托“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以“追寻”的精神为主旨,以“追寻”的旋律为符号,探寻吉林省内红色文物、红色遗址背后的重点人物、重点故事,呈现吉林省丰富的红色资源,展现吉林大地传承不息的红色精神、红色文化。
2024-09-18 10:46
再会长江
十年前,日本导演竹内亮在NHK拍摄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时留下了一个遗憾:未能拍摄到“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十年后,迁居中国南京的他决心弥补这一遗憾。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他在2021年再次踏上了6300公里的长江之旅,与旧友们重逢。竹内亮的镜头下,不仅有壮美的自然风光,更有普通百姓的朴实笑容和令人潸然泪下的动人故事。他捕捉了长江沿岸的风土人情和百姓的真实生活,展现了中国经济腾飞后的十年巨变。作为在中国生活近十年的外国人,竹内亮导演在完成十年之约的同时,也希望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人、真实的中国。电影版由竹内导演的重新剪辑,将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体验。
2024-09-18 10:37
人民万岁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当晚,欢庆的游行队伍高呼着“毛主席万岁”经过天安门城楼时,扩音器里不断传来毛泽东洪亮的声音:“人民万岁”!这一声朴实而又充满感恩的回应,凝固成永恒的历史音符。 影片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用别具情感力量与温情脉络的经典光影描绘出一幅感人至深的历史画卷,弘扬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袖的崇高精神,彰显出“人民万岁”的铮铮誓言。
2024-09-18 10:31